通过紧张的阅读 , 只要你对自身存在感到焦虑 , 就意味着你走进了文本的深层世界 。 这种层层旋入的阅读 , 不仅是对作家创作心路的还原 , 更重要的 , 文本中那些被遮蔽的部分在隐约中探出头来 。
阅读中的审美发现通常根植于批评家对文本本身的细读 , 同时伴随着对作家艺术灵魂的跟踪 。 而作家内心的裂痕与痛点 , 往往就在这种双向交流中被窥破 。 阅读《蛙》时 , 我们看到作家灵魂搏斗的残酷场景 。 《蛙》的作者是两个莫言叠加而成的叙事者 , 叠加不是简单的合二为一 , 其中包含了对峙、交锋、妥协等过程 。 正如恩格斯对歌德的伟大和渺小的深刻洞察 , 在对“姑姑”的态度上 , 我们也发现作者意识中庙堂和民间相交织的矛盾立场 。 作者灵魂分裂为两个人格 , 一个是世俗中的莫言 , 一个是作为艺术家的莫言 , 正是这两个莫言的纠缠不休产生了这部小说 。
文章刊登于《南方文坛》2013年第2期
批评家印象记
文学批评道路上的苦行僧
——王迅印象
钱志富
2002年我拿了中国现代文学博士学位之后到宁波大学外语学院工作 , 从此之后我在工作和学术研究上脚踏两只船 , 一方面从事英语教学与英语语言文学研究和比较文学、比较诗学研究 , 一方面从事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 认识王迅 , 是我脚踏两只船的结果 。 因为我到了外语学院 , 如果只对外语从一而终 , 那么我苦苦热爱和研究了十余年之久的中国现代文学尤其中国新诗便要胎死腹中了 , 我只能东家吃饭、西家睡觉的同时兼顾外语和中文 , 因此我每年要艰苦地写很多学术文章 , 要艰难地参加很多学术会议 。 这么多的学术会议的费用怎么办呢?学院又不能每次都资助 , 而家里又并不富豪 , 因此以最少的钱开最多的会 , 每次开会只坐硬座火车特别是最旧的绿皮火车 , 虽然累 , 但心安理得 。 会议报到时我常常自降身份为学生 , 在会务费方面争取同情享受研究生待遇 , 只交一半 。 自费参加会议虽然又苦又累 , 但跟同行专家交流 , 可以学到好多东西 , 同时也可以交到好多同行朋友 , 这也算人生一大乐事 。
2005年10月我参加了在海宁召开的浙江省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学术年会 。 报了到 , 领好资料 , 我开始向会务打听附近是否有便宜宾馆 , 以便拖着行李住进去省几个钱 。 “有的 , 有的 , 就在附近 , 不远的 , 老师 , 我也要去住 , 我跟你一起去吧!”一个身材修长的青年热情地对我说道 。 一路上 , 我被这个青年亲切、热情地导引着 , 记得走过了一条狭长的通道 , 我们一边走 , 一边谈 。 他说 , 他叫王迅 , 国王的王 , 鲁迅的迅 , 是中国现代文学专业的研究生 , 语气平和、温柔 。 王迅给我第一印象很好 , 他随和、亲切、敏感 。 我们“同居”了好几天 , 又一起到盐官观看了钱塘江大潮 , 还瞻仰了王国维故居和徐志摩故居 。 几天下来 , 我们俨然同辈亲兄弟 , 无所不谈 。 我们一起探讨了许多问题 , 尤其是对中国现代文学 , 他有天生的敏感和热情 。 王迅告诉我 , 他是湖北人 , 这也给我印象深刻 , 因为湖北是我崇敬的闻一多、胡风、绿原等作家、诗人的故乡 , 湖北人憨厚、耿直而聪明 。 我的学生辈中多有湖北人 , 踏实 , 聪明 , 肯读书 , 爱动脑筋思考问题 , 是湖北籍学生给我的扎实印象 。
王迅在校被评为优秀研究生 , 获得科研成果奖等众多奖项 , 还被评为省级优秀毕业生 , 这倒是我后来才知道的 。 他的毕业论文《从叙事(过程)的形而下到(精神)主题的形而上》被答辩委员会专家组评为优秀论文 , 这也是我后来才知道的 。 如果是我当评委 , 也肯定给他优秀 , 他的论文选题很好 , 视角很新 , 而且抓住了真正的问题 。 王迅的文字功夫也不错 , 文章质朴清新 , 语言流畅、坚韧 , 看到他的文章 , 就想到他的为人 , 看见他的为人 , 想到他的为文 , 真的是文如其人 。
- |新书推荐|《结社的艺术:16-18世纪东亚世界的文人社集》
- |今日交响乐|一首诞生在情伤之后的《幻想交响曲》
- 陈洪大|今日分享|做生活安静的画者
- 何多苓|今日分享|学画五十年的心得,艺术更能使人幸福
- |今日好戏|数字化越剧,上越4月“云戏单”来了,继续足不出户看好戏
- |主播说节气|今日清明
- 清明节|宋韵二十四节气:今日清明
- 华南|清明 | 气清景明万物生
- 春天|寄一份思念给远去的故人
- 冷空气|今日清明!春色撩人眼,最美是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