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心居》为何没能成为爆款都市剧?( 三 )


颜彬认为 , 剧中冯晓琴和顾清俞的设定大相径庭 , 两人不同身份、不同背景的成长经历 , 相当于人的一体两侧 , 一边是落地才能体验的生存安全感 , 一个是腾云才能感受到的精神安全感 , 相异但本身相容 。 颜彬说:“两人从冲突到理解 , 其实是一个‘有限妥协’的过程 , 这两种安全感之间的关系一旦找到 , 彼此就可以理解对方 。 但这种过度冲突的设定、表达强硬 , 难免少了那么一丝混沌的真实 。 作为一部女性题材电视剧 , 她没有将女性放置在单纯的家庭空间、情感空间 , 这部剧用‘买房’作为切口 , 而是将其放置在更宏观的层面──社会学意义上的价值探讨上 , 这无疑是这部剧最大的亮点 。 ”
过于激化的矛盾和显性冲突是“双刃剑”
无论是2009年的《蜗居》还是2022年的《心居》 , 这两部作品都是由滕华涛担任导演 , 海清担任主演 , 十多年过去了 , 观众的心态也悄然发生了变化 。 颜彬表示 , 《蜗居》和《心居》都具有奇观性 , 都充满了冲突 , 但《心居》却无法再重现当年的辉煌 。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 , 这样的变迁源于观众的成长 。 他说:“观众不再对奇观化、戏剧性的冲突如此的痴迷 , 而是开始接受更真实的、更纯粹的人生困境 。 《三十而已》里面也有出轨等异质情节 , 但它不去浓化这种情节 , 相反观众更爱看 。 情节导致的只能是冲突 , 而细碎的人生才能展现情绪 。 观众已经不接受无处不在的冲突 , 他们更愿意相信跟他们一样的情绪 。 ”
与传统家庭剧女主人公不同 , 《心居》两位女主角并没有获得“爱情大团圆”的结局 。 滕肖澜坦言 , 她不是故意不让他们在一起 , “冯晓琴在其他地方获得了自己的价值 , 爱情这部分是顺其自然的 。 对两个女主来说都是这样 , 找到自己的人生 , 听从内心的安排 , 寻到了心之居所 。 ”
电视剧《心居》迎来了大结局 , 这部剧豆瓣评分5.8 , 伴随热播也引来了争议 。 颜彬分析道 , 与传统都市女性题材相比 , 《心居》的优点在于它并没有将所有的焦点都放置在房子上 , 房子更像是故事发生的背景和动力 , 真正要展现的是都市生活中的人生困境 。 相对而言要表达的价值观更多元一些 , 作品中有“假结婚”“凤凰男”等大量的奇观化表达 , 但这刚好是这部作品饱受诟病的地方 , 过于激化的矛盾、过于显性的表达是一把“双刃剑” , 它是都市剧营造话题的法宝 , 却也是拉低作品的可信性和真实性的利器 , 这也是这部作品遗憾的地方 。
值得一提的是 , 无论是此前热播的《人世间》还是《心居》 , 它们都属于严肃文学改编剧 。 除了《人世间》和《心居》外 , 一大批改编自严肃文学的电视剧已经陆续进入创作期 。 比如 , 路遥小说《人生》、双雪涛小说《平原上的摩西》的改编剧出现在爱奇艺的系列片单中;余华新作《文城》和金宇澄的《繁花》则出现在腾讯2022年片单中 。 除此之外 , 王蒙的《这边风景》、贾平凹的《秦腔》、苏童的《黄雀记》、徐则臣的《北上》等也纷纷宣布将进行影视化 。 其中 , 《秦腔》是第七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 , 《繁花》《这边风景》《黄雀记》为第九届茅奖作品 , 《北上》与《人世间》同为第十届茅奖作品 。
谈及此 , 颜彬表示 , “严肃且具有一定市场认可度的严肃文学作品 , 既有读者的期待、又有较为严肃、细致、严谨的故事架构和人文思考 , 自然成为影视项目改编的重要选择 。 文学作品改编电视剧的优点在于观众的提前认可 , 相当于一种预判 , 解决了作品的提前推广问题 。 难点在于影视化的过程中实际上已经成为了一种跨媒介叙事 , 如何在保证原小说‘故事精神’的前提下 , 保证作品的影视化是最难的 。 具体在执行层面 , 可以考虑提升原著小说的情绪力量 , 利用情绪实现影视作品与观众的对接 。 ”不难发现 , 严肃文学改编影视剧会成为一种新的趋势 , 也将有更多的严肃文学改编剧出现在观众面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