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山东手造丨从补碗到非遗,探访威海锔瓷技艺的匠心故事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采访人员 于佳霖
非遗|山东手造丨从补碗到非遗,探访威海锔瓷技艺的匠心故事
本文图片

在威海市陶瓷厂的院落里 , 有两口布满修补痕迹的大陶缸 , 玉兰花瓣随风飘落在陶缸旁 , 锔瓷技艺带来的古韵古风迎面扑来 。 锔瓷 , 是一种传统手工技艺 , 也是手艺人用心守护、传承和发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 如今 , 锔瓷技艺的发展 , 不仅让破碎器物重获新生 , 也为它们赋予了崭新的生命 。 近日 ,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采访人员来到威海市吉呈轩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有限公司 , 采访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锔艺省级传承人耿海胜 , 探寻锔瓷技艺的匠心故事 。
非遗|山东手造丨从补碗到非遗,探访威海锔瓷技艺的匠心故事
本文图片

守艺——用心守住锔瓷手艺
“锔盆、锔碗、锔大缸”的吆喝声 , 是20世纪70年代的独特记忆 。 那时 , 锔瓷匠会挑着担子走街串巷招揽生意 , 听到吆喝声的老百姓 , 便会拿出家里破碎的碗、碟等让锔瓷匠帮忙修补 , 方便日后继续使用 。
“那时候修补的大多是一些家用的器物 。 ”耿海胜回忆起物资匮乏的年代颇有感触 , 那时候老百姓过日子的理念常常是“新三年 , 旧三年 , 缝缝补补又三年” , 锔瓷常常作为“缝缝补补”的粗活存在 , 如同现在的修鞋、磨剪刀、戗菜刀 。
随着老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 , “锔盆、锔碗、锔大缸”的粗活慢慢淡出大众视野 , 走街串巷的锔瓷匠大多另谋生路 , 但爱好收藏的锔瓷匠 , 不断精进技术 , 利用巧手修补珍贵的古瓷器、紫砂等 , 这种属于细活 , 更考验锔瓷匠的技术 。
他们会根据裂纹的走向 , 用金、银、铜等锔钉锔出与瓷器相应的图案 , 让破碎的瓷器重获新生 。 耿海胜的父亲经历过锔瓷慢慢淡出大众视野的年代 , 他选择守住这门古老的手艺 , 并传承给了耿海胜 。
非遗|山东手造丨从补碗到非遗,探访威海锔瓷技艺的匠心故事
本文图片

非遗|山东手造丨从补碗到非遗,探访威海锔瓷技艺的匠心故事
本文图片

传承——手拿接力棒 , 做好传承人
传统技艺的接力棒交到了耿海胜的手里 , 把锔瓷技艺传承好 , 便是他为自己定下的主基调 。
耿海胜从16岁就开始学习锔艺 , 在吉呈轩里 , 摆放着无数个耿海胜修缮好的古陶瓷、紫砂器、珐琅器等 。 “修缮器物是一个与古人对话的过程 , 首先我们要读懂器物 , 了解它是什么材质 , 产于那个年代 , 花纹是什么 , 裂纹怎么样分布......这都是修缮前要捋清楚的 。 ”耿海胜对于修缮耿海胜有着自己的见解 , 他认为最难的是修缮之前的构思 。
【非遗|山东手造丨从补碗到非遗,探访威海锔瓷技艺的匠心故事】构思好修缮的图案、选材 , 接下来的修缮过程也是极为繁琐 , 需要几天的时间 。 前段时间 , 耿海胜找摄影师来拍摄自己修缮瓷器的过程 , 从下午1点到晚上11点 , 他一直坐在工作台前专注的敲敲打打 。 然而 , 一旁的摄影师却打了好几个盹 。 10个小时的时间在我们看来枯燥又漫长 , 但对于耿海胜而言 , 这十个小时有趣又短暂 。 “专注下来 , 就不会觉得时间长了 , 这十个小时我与器物是融为一体的 , 乐在其中 。 ”耿海胜告诉采访人员 。
耿海胜的工作间是他大展拳脚的小天地 , 挂满了各式锔艺工具 , 据耿海胜介绍 , 他手头现有的工具上千种 , 大大小小的工具看上去如出一辙 , 但功能却各有千秋 。 “没有金刚钻 , 别揽瓷器活”说的就是锔艺里的重要工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