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着探寻荆楚民间文艺宝藏
《刘守华故事学文集》的许多文章散发着泥土芳香 , 是刘守华半个世纪在中国民间文艺园地采风掘宝的见闻和感受 , 主要是在家乡湖北 。
透过这部文集 , 我们可以一窥荆楚民间文艺宝藏的丰富多彩 , 也能看到刘守华执着探寻的身影 。 他说:“我从事民间文学研究的根基在荆楚大地 。 ”
刘守华出生于江汉平原一个乡村教师家庭 , 从小受到民间文艺的滋养——家乡既有讲故事、唱小曲 , 还有说善书、演皮影戏和花鼓戏 。 孩童时代 , 他最喜爱的文娱活动就是听老人们讲故事 , 当地叫做讲“古话” , 那些神奇幻想故事让他听得入迷 。
1957年 , 刘守华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 , 一直从事民间文学的教学和科研 。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 , 他在湖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兼任过十年副主席、十年主席 。 他曾多次进行田野调查 , 访问民间艺人 , 参与开发了湖北民间文学的“三家三村”(即故事家刘德培、刘德方、孙家香 , 和伍家沟民间故事村、吕家河民歌村、青林寺谜语村) , 以及被称作“汉民族神话史诗”的《黑暗传》等 。 湖北列入国家级和省级非遗保护名录的不少项目 , 如伯牙子期传说、武汉大禹治水传说、木兰传说、黄鹤楼传说、贱三爷的故事、李时珍传说、张三丰传说等 , 大多经过刘守华及其团队的考察、研究或推荐 。
刘守华感慨地说 , 文集里收录的许多文章 , 所讲的是湖北民间文艺和民俗风情的方方面面 , 是家乡父老乡亲的情感世界和智慧创造 , 他写来尤其亲切 。 其中的种种素材 , 并非主要来自馆藏典籍 , 而是来自乡野口头 。 同相关的故事讲述和即兴歌唱紧密相伴的鸟语花香、欢声笑语 , 他至今难忘 。
为民间故事家留存鲜活剪影
刘守华深情地回忆了一群传承口头文学的“泥腿子”朋友 。 从20世纪50年代的文家沛、甘以香到八九十年代的刘德培、孙家香、刘德方、姚启华等 , 他们的形象经常浮现在他的眼前 , 熟悉而亲切 。
《刘守华故事学文集》里 , 便留存了多位民间故事家的鲜活剪影 。
出生于五峰农家的著名民间故事家刘德培 , 心记口传500多则民间故事、1000余首歌谣 , 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联合命名表彰为“中国十大民间故事家”之一 。 刘守华曾将其请到华师课堂上 , 为大学生讲故事 。 刘德培于2000年12月逝世时 , 他又赶往大山里 , 在风雪之夜 , 和乡亲们、文化界人士一道为其“跳丧”送别 。 在他饱含情感的记录下 , 我们今天仿佛还能看到刘德培老人白发银须、饱经风霜的脸 , 听到这位“故事篓子”的爽朗说笑声 。
2016年 , 97岁高龄的长阳土家族故事家孙家香辞世 。 翻开《刘守华故事学文集》 , 我们可以了解到 , 在她生前的口述故事里 , 山区的包白菜、老巴子(老虎)、狐狸、蛇、蛙等动植物如何幻化成人类社会的角色 , 生出种种奇妙而富有人情味的故事 。 我们还可以“回到”20多年前 , 清晰看到刘守华首次带着几名研究生前往她家访问时的情景——
当时 , 孙家香老人已经78岁 , 还在地里劳动 , 被家人叫回后 , 头上的草帽来不及脱下 , 就兴高采烈地讲起故事 , 如同拧开的水龙头 , 一则则动人故事涌流而出 , 师生们想插话的间歇都没有 。 她还随口唱了一段土家民歌 , 接着说:“你们远道来做客 , 是被我讲的故事吸引来的 , 我就多讲几个故事来招待你们 , 欢迎以后再来 。 ”
孙家香善讲故事、开朗朴实的形象 , 跃然纸上 。
一位位民间故事家 , 在中国民间文艺学百年进程中留下生动剪影 。 他们对民间故事的深深热爱 , 亦是民间文艺魅力与价值的折光 。
- 蝴蝶|逐梦而飞
- 长春人|【中国新时代诗人档案库认证诗人】黄俊 老师作品
- |安徽历史上的著名琴人、琴谱
- 翡翠|翡翠饰品中,也有同音不同字的术语,但是含义却差别很大
- 维金斯|8罚3中!维金斯的罚球有多离谱?直追职业生涯新低,这是他生涯第三差赛季
- 胡沈员|在解封后的深圳,胡沈员新作即将首演:一人身兼七职,再掀舞蹈风暴
- 短篇|短篇小说是神秘的艺术丨《仙境》入选探照灯好书3月十大中外好书书单
- 宗族|常回老家看看,老家藏着你的根脉和命运 | 刘金(四川邻水)
- |名家三棱镜·邵丽|黄德海:耐心的中年或艰难的成长——关于邵丽的近期作品
- 童寯|一代建筑大师童寯的住宅修缮后将对外开放,西北侧新建童寯纪念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