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莱|《少年的你》:为什么同样是遭遇困境,孩子的结局会如此不同?

魏莱|《少年的你》:为什么同样是遭遇困境,孩子的结局会如此不同?
文章图片

很多人走出影院时 , 都被影片中诠释出的自强精神所打动 。
这部电影的导演曾国祥 , 以几个不同家庭的孩子 , 在面对挫折和压力时 , 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态度 , 为观众讲述了一个关于少年成长的故事 。
魏莱|《少年的你》:为什么同样是遭遇困境,孩子的结局会如此不同?
文章图片

懦弱VS自强 , 是孩子之间承受挫折心理的差异
魏莱|《少年的你》:为什么同样是遭遇困境,孩子的结局会如此不同?
文章图片

在影片的开头 , 就给予我们一个强烈的震撼 , 高三女生胡小碟在课间 , 从楼上一跃而下 , 并由此揭开一个校园暴力的残酷真相 。
所谓校园暴力 , 不仅仅是她曾经遭受过的身体欺凌 , 还包括她在遇到困境时 , 同学们冷眼旁观所表现出的冷暴力 。
胡小碟曾在绝望中呐喊:“你们为什么不帮帮我?”然而 , 没有人回应她 。
魏莱|《少年的你》:为什么同样是遭遇困境,孩子的结局会如此不同?
文章图片

可陈念在遭遇欺凌时 , 从来没有怕过 , 哪怕打不过 , 眼神里传递出的不屈 , 也让欺凌者为之一震 。
胡小碟和陈念的不同结局 , 还源自于她们人生信念的迥异 。
从一开始 , 在遇到校园欺凌时 , 胡小碟表现出的态度是逃避 , 而陈念的反应态度是抗争 。
在心理学上 , 将自我设定的态度称之为“皮革马利翁效应” , 又称为自我实现预言 。 也就是说 , 当我们对自己有了一个期望目标后 , 之后的所有行为就会朝着这个方向 。
陈念对未来心怀期望 , 她希望可以通过高考 , 考入最好的大学 , 实现自己心中的梦想 。
她在给远方的妈妈打电话时说:“曙光就在眼前 , 你可千万别掉链 。 ”
魏莱|《少年的你》:为什么同样是遭遇困境,孩子的结局会如此不同?
文章图片

有同学在课间恶作剧 , 将一滩红墨水洒在她凳子上 , 等着看她的笑话 , 陈念看了一眼 , 始终倔强地站立 , 面对老师疑问时 , 她勇敢地揭露了被欺凌的真相 。
什么是内心的强大?
电影《镇魂》里有这样的解释:
陈念心中始终怀着对未来的憧憬 , 所以 , 她的人生之路与胡小碟完全不同 , 即使遇到再大的困境 , 也能看到未来的曙光 , 并一步步为之努力 。
魏莱|《少年的你》:为什么同样是遭遇困境,孩子的结局会如此不同?
文章图片

尊重VS强权 , 是家庭教育之间体现的差异
魏莱|《少年的你》:为什么同样是遭遇困境,孩子的结局会如此不同?
文章图片

孩子受到压力表现出不同态度的背后 , 暴露出来的也是家庭教育理念的差异 。
陈念的妈妈努力挣钱给她攒学费 , 虽然没有陪伴在女儿身边 , 但她在精神上是支持女儿的 。
当女儿问她:“你相信我可以考上最好的大学吗?”
她一点都没有犹豫就说:“信 , 我信 , 我女儿是最棒的!”
对女儿无条件的信任 , 体现出的是心理学上的“自我认同” , 著名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曾说:
“自我认同的形成 , 并不是成长经验的累加 , 而是在遇到问题时 , 父母给予我们的人生信念和价值观 , 孩子在整合之后所表现出的一种态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