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惨世界为何永不过时电影,听小说悲惨世界


悲惨世界为何永不过时电影,听小说悲惨世界

文章插图
悲惨世界为何永不过时电影,听小说悲惨世界

文章插图
悲惨世界为何永不过时电影,听小说悲惨世界

文章插图
悲惨世界为何永不过时电影,听小说悲惨世界

文章插图
悲惨世界为何永不过时电影,听小说悲惨世界

文章插图
悲惨世界为何永不过时电影,听小说悲惨世界

文章插图
◎周黎明
雨果的《悲惨世界》出版于1862年,在长篇小说中也可谓巨制,共5卷365章,字数超过65万个法语词 。在这个速食时代,能潜下心来啃下整部小说的已经不多,加之原著三分之一篇幅属于题外话,并不推动剧情,徒增了阅读门槛,也间接鼓励更多人通过影像等改编作品来了解这部经典名著 。
【悲惨世界为何永不过时电影,听小说悲惨世界】为什么破圈的是音乐剧版?
《悲惨世界》的影视改编至少有上百种,有记载的最早一个竟然出现在小说诞生的同一个世纪,即1897年卢米埃兄弟拍摄的一个短片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观众最早接触到的,大概是上海电影译制厂配音的1958年法国版,让·卡班主演,时长近四个小时,以忠实原著而著称,但缺乏原著的恢弘气势 。连姆·尼森主演的1998英文版对普通影迷颇为友好,眼熟又恰到好处的明星阵容,删繁就简、只抓主线的情节,成就了一个入门导读性质的简易版 。
若嫌电影容量不足以覆盖小说内容,可以观看2018年六集英国剧集,或2000年四集法国剧集,都是大卡司 。最长的可能要数2013年45集的越南改编版,或许只能吸引本地观众 。这些都只是本世纪的改编,其他国家和其他时代的翻拍更是不胜枚举 。
到目前为止,真正出圈的改编是2012年的音乐剧电影 。严格说,是《悲惨世界》的音乐剧版做到了跨越文化、时代和欣赏人群 , 而电影又成功复制了舞台剧的魅力 。这里包含了两层偶然性:经典文学改编成舞台剧,成功概率恐怕要低于直接拍成影视,而经典舞台剧搬上银幕,成功率更低 。当一大批非音乐剧爱好者被该片打动时,便是西谚中所说的好多颗星星排成了完美的直线,可遇不可求 。
内在原因值得细究 。影视擅长写实,舞台偏向风格化 。现代观众的脑回路受影视的潜移默化,因此雨果的浪漫主义风格显得颇为夸张,人物往往“轴”得难以置信 。舞台剧的形式 , 尤其是把内心戏唱出来的音乐剧或歌剧,比较适合表现这样的大爱大恨 , 那些源自文学的舞台剧多半属于浪漫派,就是这个原因 。《悲惨世界》拍成大电影有点吃力不讨好,剧集则容易滑向狗血煽情的路线,这也是越南、西班牙等国愿意翻拍的原因之一 , 可以无缝衔接哭哭啼啼的通俗剧 。
19世纪是西洋歌剧的黄金时代 , 居然没有著名作曲家改编这部小说,着实令人意外(威尔第的《弄臣》和《厄尔南尼》源自雨果小说) 。对传统音乐剧来说,这个故事不仅过于庞杂,而且气质也不对 , 不似《巴黎圣母院》一看就知适合音乐剧模式 。《大悲》(国内粉丝对它的昵称,西方有类似的叫法Les Mis)有搞笑元素(德纳第夫妇),但一点也不轻松愉快;有俊男美女的爱情,但被放置于沉重的历史框架 。音乐剧版的演变充满了反逻辑的神操作:它最初是1980年法国出品的概念唱片(这倒跟多部英国音乐剧相似),剧作者阿兰·鲍勃利的灵感来源是狄更斯《雾都孤儿》改编的英国音乐剧《奥利弗》 。唱片问世后同年,制作出舞台版,连演一百?。?观众达50万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