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法国大革命的不同评价 如何理解法国大革命的大

世界上很少有重大事件能像1789年法国大革命一样,对人类的文化意识和政治意识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 。对那些经历过那个时期的人们来说,无论是在法国还是在国外,这场革命都定义着那个时代的希望和恐怖 。在一些人看来 , 法国大革命如同灯塔的光芒 , 给在贵族特权和专制王权沉重压迫下的世界带来了自由的希望;然而在另一些人看来,那是极端恐怖的故事,是在暴民们的异想天开之下,抛弃了已有的社会秩序,从而酿成的残酷大屠杀 。

对法国大革命的不同评价 如何理解法国大革命的大

文章插图
描绘攻占巴士底狱的画作
于是 , 一方面是像威廉·华兹华斯这样的诗人激情四溢地讴歌着“幸福啊 , 活在那个黎明之中 , 年轻人更是如进天堂!” , 另一方面像英国政治家埃德蒙·柏克这样的人,却审视着海峡对岸的事件更黑暗的一面 。柏克的专著《法国革命感言录》(1790年出版)至今仍是持“保守”立场的人最具说服力的论述之一 。他们认为社会的有机变化的渐进过程,比革命的暴力剧变更为可取 。柏克的观点当时很快遭到了托马斯·潘恩的《人的权利》(1791年出版)的反击 。该书同样是对一种基于理性,保障人的自然权利的制度的强劲有力的阐述 。
对法国大革命的不同评价 如何理解法国大革命的大

文章插图
威廉·华兹华斯(William Wordsworth,1770年4月7日—1850年4月23日)
对法国大革命的不同评价 如何理解法国大革命的大

文章插图
埃德蒙·柏克(Edmund Burke,1730年1月12日—1797年7月9日)
对法国大革命的不同评价 如何理解法国大革命的大

文章插图
托马斯·潘恩(Thomas Paine,1736年1月29日—1809年6月8日)出生于英国的美国政治活动家
同时期的英国主流观点却是,相比于法国正在流行的恐怖,英国简直是个安全而繁荣的天堂 。狄更斯在其著名历史小说《双城记》中将法国大革命的场面刻画得栩栩如生,再加上诸如1935年由杰克·康韦改编的同名好莱坞电影使之大众化,可想而知那些恐怖的画面很大程度上至今仍留存在世界人民的群体印象中 。用享誉国际且备受推崇的近代史大师埃里克·霍布斯鲍姆的话来说:
“在英国 , 由于卡莱尔和狄更斯(他创作这本书的灵感来源于卡莱尔)的《双城记》 , 以及随后跟风炒作的通俗文学作品 , 诸如奥奇男爵夫人的《红花侠》等 , 便形成了这样的最贴近公众意识的法国大革命印象:断头台的刀刃咔嚓作响 , 下层社会的妇女一边无动于衷地织着毛线,一边看着反革命分子的人头落地 。”

对法国大革命的不同评价 如何理解法国大革命的大

文章插图
埃里克·霍布斯鲍姆(Eric John Ernest Hobsbawm,1917年6月9日—2012年10月1日)
说法国人的血管里流淌着反抗权力的热血 , 这无疑是正确的 , 而且必须被视为该国民族DNA中的关键组成部分 。时至今日,尽管巴士底狱的风暴已经过去两百多年了,但是法国公民仍然可能一看到贝雷帽就想到拿起武器去反抗任何形式的压迫 。事实上,法国人一遇到他们不能同意的事情,其自然的本能就是上街去 。难怪法国人动不动就罢工游行,这是有遗传基因的 。


各位看官如果觉得肥鹅回答得还行,不妨顺手点个“赞”,肥鹅保证绝不会让您吃亏 。
【对法国大革命的不同评价 如何理解法国大革命的大】准确地说,它应该叫做共济会实现了自己"四海之内皆兄弟"政治理想的共济革命 。只不过革命的地点发生当时西欧政治中心法国,大家去看看这个革命发布的人权宣言就知道了(宣言上方有一支发光的荷鲁兹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