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马家辉在“大叔”年华尾声 , 推出自己的最新随笔集《大叔》 , 副题“我们终于可以聊聊走过的路” , 回望自己与时代的back pages 。
本文图片
马家辉在微博上风趣地说:“这本书面世的时候 , 我即将迈入五十九岁 , 而收录在书里的小散文 , 写作时间横跨三十五至五十六岁 , 那时候 , 确实是大叔 。 《大叔》本该在五十七岁那年出版 , 却因诸种原因 , 延至今年 , 又刚好在我生日来临前印好 , 隐隐似岁月之神送来的一片生日蛋糕 , 让我品尝 。 然后 , 神说:‘吃过了 , 抹抺嘴 , 我带你走向六十 , 不做大叔 , 转做大爷 。 相信我 , 别有一番好滋味 。 ’”
谈家庭:翻转腾挪中对家的不舍和珍视
在《圆桌派》《锵锵三人行》等节目中贡献无数金句的马家辉 , 不仅是粉丝口中可爱的“马叔” , 更是一位极具个人特色的作家 。 马家辉在书中写及香港有所谓“狮子山下精神” , 意指具备刻苦耐劳的拼搏精神 , 而且懂得灵活变通 , 所以才成全了香港的经济和社会成就 。 “狮子山下精神”的另一项关键元素是重视家庭 , 即 “顾家” 。
在《大叔》的开篇马家辉就分享自己小时候爸妈之间的“口角之战” , 导致妈妈离家出走 , 袒露自己小时候对于外公外婆舅舅借住在家里的不解 , 以及成年后对“家”的理解和珍视 。
马家辉心中最难忘的经历 , 不是他一个人去伊斯坦布尔 , 不是他一个人走在东南亚金三角 , 也不是一个人在韩国首尔喝醉醉倒街头 , 不是这些浪漫或冒险的经验 。 而是和父母、姊妹 , 太太、小孩一起去曼谷旅行 , 一起住了一个礼拜 , 一家人打牌、聊天……那几天的美好很平凡 。 多年以来 , 马家辉笔下的题材很多是生活 , 他很重视家庭和家人 , 他说 , “家”之铭印从他出生以来已经牢牢附着 。 家辉 , 家之光辉 , 为家求取光辉 , 替家发扬光辉 。 许多孩子被父母取名家辉 , 有地位或无地位 , 有财富或无财富 , 都一样 , 家在名上 , 家在心里 , 不可无家 。
谈香港精神:繁华未过尽 , 却已享受平常
“湾仔之狼”“文坛梁朝伟”“专业书虫”“师奶杀手”等等 , 这些标签也经常出现在马家辉身上 。 1963年 , 马家辉生于香港湾仔 。 彼时的湾仔 , 三教九流 , 鱼龙混杂 。 少年时代 , 有一次马家辉坐在路边摊吃早点 , 旁边有两个人吵起架来 , 一个掏出刀子 , 另一个惨叫一声 , 鲜血顿时溅了马家辉一身 。 马家辉用手一抹 , 继续吃早点 。 在那种环境中长大 , 让马家辉从小就有一种江湖情怀 。
在《大叔》中马家辉多次强调香港对他的影响 。 他说 , 自1841年以来 , 一代又一代香港人出于不同理由从四面八方移居至此 , 在“借来的时间 , 借来的空间”里求生存 , 觅生路 , 是香港人的刻苦耐劳成就了香港的经济和社会成就 。 但在这些繁华之下 , 马家辉认为香港精神还在于享受平常 。 如果要从演艺界找寻一位“香港之子” , 他的首选是周润发 。 虽已是闪亮巨星 , 但是周润发在日常生活中搭地铁随处走、蹲在大排档打边炉、穿着拖鞋到九龙城买菜、排队看病等 , 过着和普通人一样的生活 。 马家辉说:“香港是容得下平常心的城市 , 繁华仍未过尽 , 却已享受平常 , 如周润发 , 正是香港精神的最佳映照 。 ”
半生的经历 , 塑造了真实的马家辉 , 透过《大叔》这本书 , 马家辉带我们重走他过去走过的路 。 半生已过 , 仍不忘继续前行 , 岁月淬炼过的眼睛和头脑 , 会产生怎样的智慧?“雅痞大叔”马家辉的诚意之作告诉我们:人到中年 , 风华正茂 。
- |重庆一中线上举行第四届“作家进校园”活动
- 川端康成|纪念川端康成去世50周年|日本首位诺奖作家,他真的有社交恐惧症吗?
- 大叔|作家马家辉最新随笔集《大叔》出版:人到中年,风华正茂
- |法国女作家,备受争议和诋毁,波伏娃十句话,思想深刻,被触动了
- 写作|吸猫,散步,独处,还要有咖啡:“作家如何成为作家”的13种写作日常
- |不同时令吃不同的泰州菜 青年作家用文字激发美食的诱惑
- |马家辉告诉年轻人:做人生选择,要把时间拉长一点看
- |从《城记》到《尧风舜雨》,作家王军走过二十年求索历程
- |徐志摩、钱钟书、余秋雨等15位作家的书法,哪位水平最高?
- 中国作家协会|“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助力乡村故事创新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