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相关研究成果 , 鸟毛立女屏风上残存的些许羽毛残片经荧光对比后发现其或为日本产山鸡和雉鸡的肩羽和体羽 , 证明其应为取日本本地材料所制而成 。
本文图片
鸟毛立女图的鸟毛残留
但结合日本此前并无鸟毛贴成技法的实物和文献记载 , 学界普遍认为此种工艺应该是学自唐代 。
其实 , 六扇屏风这种形制本身也是唐代屏风中最常见的形式 , 李贺的《屏风曲》中便写道——“团回六曲抱膏兰” , 更多的唐代经典特色还从它的题材、构图、绘画风格等地方透露出来 。
本文图片
唐 韩休墓壁画之西壁六扇屏风树下高士图
鸟毛立女屏风选择了树下美人的题材 , 这六扇散置的屏风中 , 每扇中都有一树一仕女 , 三人立 , 三人坐 , 以山石飞鸟等作背景衬托 。
此类题材以及同样的构图手法在我国的许多唐代墓葬中都能看到 , 比如开元后期的西安南里王村韦氏墓 。
树下人物这一题材最早甚至可以追溯到我国汉代 , 但南北朝以后 , 已经因思想不同而出现了明显的分野 , 一种常在石窟寺、佛教造像中出现 , 树下人物常是菩萨、罗汉等;一种则更与中国传统思想密切关联 , 带有教化作用 , 树下人物常是高士、烈女、孝子 。
本文图片
南朝 砖画《竹林七贤与荣启期》南京博物院藏
唐中期以后 , 树下的人物除了神仙之外 , 又更多地加入了世俗人物 , 比如美人 , 新疆阿斯塔那墓出土的纸本屏风画中便有一副《树下美人图》 , 其原本属于《弈棋图》 , 整体内容是描绘唐代贵族妇女生活 , 整体构图与鸟毛屏风十分近似 。
再结合唐代其他墓葬壁画中众多的树下人物图 , 尤其是树下美人图 , 可知鸟毛立女屏风的绘画题材正是唐代经典 。
本文图片
唐 陕西西安南里王村韦氏墓壁画
本文图片
立女图的图景描绘笔法更是十分细腻:先以白色涂底 , 再用墨线勾勒线条造型 , 然后才依其部分填上浅淡的色彩 。 其笔墨色彩虽淡 , 但丝毫不影响造形 , 从成品效果来看 , 可谓是物物分明 , 颇富神韵 。
据相关学者研究 , 画面中对衣裙飘带的处理十分精到 , 卷曲飘逸 , 颇有“吴带当风”笔法神韵 。 另一方面 , 屏风上树干边缘的重复笔触 , 与中国山水画中的点苔技法用意相通 , 属于同一技巧 。
本文图片
《洛神赋图》等与《鸟毛立女屏风》局部对比
从其衣着来看 , 上衣为为袗或襦 , 襦上着“背子”(肩巾) , 衣袖稍宽 , 正是中唐时期流行的特色 。 下身则是袴式高束腰裙 , 有裙带 。
本文图片
值得特别提出的是其中有一扇女性穿的是羽衣 , 而“羽衣”“毛裙”曾在唐代贵族女子中风靡 , 著名的《霓裳羽衣曲》便与此有关 , 白居易作的《长恨歌》中便写道“风吹仙袂飘飖举 , 犹似霓裳羽衣舞” , 可知羽衣是一种带有飞仙意象的贵重衣裙 。
- |那架珍贵的缂丝屏风,被贾母送给了谁?老太太的布局太巧妙!
- 乾隆|清乾隆 和田玉籽料 白玉 溪山高隐图 诗文 玉屏风 砚屏 摆件
- 屏风&《重屏会棋图》有个重要人物李景达,他成为皇帝,南唐国运会怎样
- 时尚cosmo$时尚守艺人 | 屏风画艺术家张弘扬:一屏一画皆动情
- 乾隆|清乾隆 和田玉籽料 白玉 溪山高隐图 诗文 玉屏风 砚屏
- 时间|夜谈|忠于自己,独立女性也可以柔软感性有软肋
- |从实用器到装饰品,黄花梨座屏风简繁皆宜
- 小野道风&日本顶级书法家小野道风的《屏风土代》可谓深得中国书法的精髓
- 桃花坞$帝国的女性空间雍正的十二美人屏风及圆明园《园景十二咏》
- 非物质文化遗产@扬州老字号闪耀上海进博会《华夏文明》屏风装点江苏馆“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