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文俊|傅文俊艺术作品《邮票》系列

缺失的是什么——傅文俊《邮票》系列作品浅析
文 / 廖沙泥(广东美术馆研究员、策展人)
傅文俊|傅文俊艺术作品《邮票》系列
本文图片
《邮票-大狮身人面像》》傅文俊 数绘摄影 80x100cm 2014
傅文俊|傅文俊艺术作品《邮票》系列
本文图片
《邮票-大卫》傅文俊 数绘摄影 80x100cm 2014
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在漫长的文化发展中 , 一成不变的继承传统 。 不论东西方 , 传统和经典在商业与消费文化的侵蚀下 , 变的模棱两可甚至消失 。 与此同时 , 各个民族作为独立的个体 , 自我的文化身份在强国的文化殖民下也变得岌岌可危 。
有关文化和历史的讨论 , 傅文俊可算得上是一位执着的研究者 。 在去年(2013年)“未曾呈现的声音”威尼斯双年展平行展上 , 傅文俊先生的作品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虽然之前对他的创作也有所关注 , 但继威尼斯双年展后 , 我意识到傅文俊从早期创作至今 , 都有一条鲜明的主线 , 那就是艺术中对文化与历史反思 。
在他的《邮票》系列作品中 , 艺术家巧妙的将邮票与东西方文化中经典形象糅合在一起 。 只不过经典的出镜方式是有所缺失的 。
傅文俊|傅文俊艺术作品《邮票》系列
本文图片
《邮票-敦煌仕女》傅文俊 数绘摄影 80x100cm 2014
傅文俊|傅文俊艺术作品《邮票》系列
本文图片
《邮票-敦煌造像》傅文俊 数绘摄影 80x100cm 2014
在我看来 , 傅文俊创作的精华之处就是对邮票这一媒介的借用与诠释 。
众所周知 , 邮票是由国家发行的 , 它的存在具有以下几种特征 , 首先它的设计通常是国家主权的象征 , 如清代邮票多用龙做图案 , 龙体现了至高无上的权威 , 也是本民族的象征 。 其次 , 邮票本身就是商品 , 即邮资的计算 。 再者 , 它在某些时候成为宣传教化的工具 , 如法西斯通过大量印制邮票制造对希特勒的个人崇拜 , 金正日、斯大林等等 。
《邮票》系列作品中 , 艺术家将邮票的内容置换为“残缺的、断裂的传统之经典” , 例如缺少生殖器的大卫 , 迷失双眼的蒙娜丽莎 , 失去鼻息的狮身人面像以及缺失手掌的石窟造像等等 。
这样的媒介与这样的主题设计可谓是巧妙至极 。
从全球角度来看 , 无论东方还是西方其传统都在商业文化的强势攻击下变的残缺不全 。 这样的残缺可以理解为不具有完全内容的形式抑或是断裂的继承 。 甚至可以说是全民的文化态度 , 就在前一段时间有关iPhone6的上映着实让我为之一惊 , 人们可以拿出上万元去疯狂抢购一部通讯工具 , 却少有人愿意花几百元去看一场莎翁剧作 。
因此 , 文化的弱败不是弱在它的内涵本身 , 而是在于人的态度 。 正如《邮票》作品中所呈现的那样 , 经典似乎只是作为一种形式而存在着 , 对于其内涵人们只是浅尝辄止或片面接受 , 这一切导致传统文化精髓的慢慢缺失 。
傅文俊|傅文俊艺术作品《邮票》系列
本文图片
《邮票-蒙娜丽莎》傅文俊 数绘摄影 80x100cm 2014
傅文俊|傅文俊艺术作品《邮票》系列
本文图片
《邮票-摩崖石刻》傅文俊 数绘摄影 80x100cm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