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曹操容不下杨修

【为何曹操容不下杨修】聪明是好事,但不能过于卖弄 。自古至今,“聪明反被聪明误”的例子不少 。而最具代表性的 , 当然要非《三国演义》里的那个杨修莫属了 。杨修有才,世所共知,就连我们的曹丞相也不得不承认这一点 。想曹操本来就不是等闲之辈,不仅文韬武略,更兼世之枭雄,而就是这么一个集政治、军事、文学于一身的全才大家,对杨修也是称赞有加,十分赏识 , 可见杨修之才绝非浪得虚名 。问题是有才则有才,但杨同志有一个致命的弱点 , 那就是恃才傲物,而且还特爱显摆,一般人并不放在眼里 。曹丞相厉害吧,还不是被杨修揣摩得明镜似的,搞的曹丞相心里老是酸溜溜的 。也正是因为杨修有才,早年才得以跻身相府做了一名管理文件的秘书,尽管没有多少实权,但常在领导身边行走的人 , 将来也不愁没个好前途 。或许是起初曹丞相对他过于信任的缘故,后来的杨修却慢慢变得有些肆无忌惮了,时不时地就想在领导面前表现一番 。按说这本也无可厚非,问题是杨修的这个“表现”显然不是为了表现自己的工作能力 , 反倒像是逞能使威 , 与领导叫板 。却说有一天,曹操带着随从去参观正在修建的一个花园子 , 一路走来,别人都说些恭维的话,唯独杨修不阴不阳、不置可否 。可能是兴致使然,曹操临走时 , 随手在大门上写了一个“活”字,然后就回去了 。要说领导走了,你杨修跟着走不就得了,随从又不是你一个人,谁敢在那里胡说八道 。但偏偏这时杨修的聪明劲上来了,想来这也是读书人的一个通病——好为人师,舍我其谁 。见别人都不明白什么意思,自己就想卖弄一下 。于是故作高深地忽悠开了:“门里加个‘活’字,是一个‘阔’字 。曹丞相是嫌这院门太大了,赶紧改建吧” , 说完就洋洋得意地走了 。实际上,曹丞相也就是这么一写,未必就是嫌这院子太大,可能是觉得很满意才写了那么一个字呢 。既然没有明说,你怎么就知道曹操是嫌院门太大呢,不是妄自揣测又会是什么呢 。况且,曹操从来都是以文化人自居,也很想让大家见识一下自己的文采,提升一下自己的形象 。你仅凭随手写的那么一个字,就一厢情愿地改变了人家的建筑格局 , 曹丞相知道了又会作何感想呢 。话又说回来了,即便曹丞相真是这么想的,但心思被人看穿了 , 心里还能舒服么——就显你能 。如果仅这些倒也罢了,偶尔显示一下小聪明,做一些鬼把戏,曹领导为了展示自己的大度,自然会一笑了之 。当然,按曹丞相的一贯作风,还会言不由衷地夸上杨修几句 。按说这事也就算过去了,你杨秘书尽职尽责干好自己的工作就行了 。但杨修可能是尝到了被领导“表扬”的滋味 , 接下来就变得更加不安分起来——也是一个不长眼的 。后来,地方上的领导给曹丞相进献了一盒酥 , 曹操打开尝了一块,提笔在盒上写下三个字——“一合酥”就走了,古时“合”字 , 就是现在的“盒”字 。这时杨修又过来了,看到盒子上写的字,考虑都没考虑 , 打开盒子就吃了起来 。不知道杨修怎么就那么好吃 , 而且还是上班时间 。正吃着呢,刚好曹操的儿子曹植来了 。见杨修在吃老爹的东西 , 觉得有些不妥 。杨修就说这是丞相命令我们吃呢 。曹植不解 , 杨修就指着盒子上的字说,分明丞相是要大家“一人一口酥”嘛,尽管吃吧 。曹植一听觉得有点道理 , 也就跟着吃了一块 。这一切,恰好被走过来的曹丞相撞见了,就问怎么回事,杨修又把刚才给曹植讲的解释了一遍 。曹操一听,先是一愣 , 接着心里就不自在起来,敢情天下还有如此解读的 。这个人长时间黏在儿子身边 , 怎么能学得好呢 。心里虽然不满,但看似玩笑的一个举动 , 曹操一时也不好发作,反而说德祖(杨修字)这个人就是聪明啊,然后一拂袖走了 。只是后来叮嘱曹植,不要和杨修走得太近 。这次与上次差不多 , 都是模棱两可,道理虽然牵强,终究还能自圆其说,加上也不是什么原则性的大问题,曹操也就暂时忍下了 。而后来的两件事 , 却让曹操再也无法忍受了 。一件就是曹操为了考察曹丕和曹植的才能,以便将来从他们中间选个接班人,因此经常就要搞个小测试之类的,答题自然就是修身治国平天下方面的内容 。按说这是人家的家事,而且关系国家的未来 , 别人是不好乱加干预的 。但杨修因为与曹植交往甚密,私心驱使,就揣摩着曹操的心思,想象着可能出现的考题,提前给曹植拟了个《答教十条》,让曹植日日背诵,默记于心 。接下来的局面也就可想而知了 , 当曹操考问两人的时候,曹植是对答如流,曹丕却是支支吾吾 。后来,这件事情还是让曹操知道了,曹操顿时火气,杀心陡生 。与其说前面两件事是杨修为了表现自己的聪明,而这件事显然却是牵涉军国机密了,不仅有作弊的举动,而且还有干政的嫌疑 。但由于当时正忙于去攻打刘备,也就把这件事放下了 。千不该万不该 , 随着到了军营 , 杨修依旧没有改变耍小聪明的习惯 。因为曹操大军与刘备交战连连受挫,曹操就想回兵 。但这么回去了,又怕被别人耻笑,因此一直是犹豫不决 , 心里焦躁得不行 。有一天晚饭,当夜值班军官前来询问夜间口令,曹操正吃饭呢,就随口说了句“鸡肋”,正好杨修在旁听见了,待伺候丞相吃完饭,就赶紧回到宿舍安排一干人等收拾行李,说什么曹丞相不日即将回师,大家提前准备,以免到时措手不及 。值班军官领口令回去,也是百思不得其解,这算一个什么口令 。知道杨修聪明,就去向杨修请教 。不成想进得杨修帐篷,却见杨修正在领着人收拾行李呢,就问先生这是怎么回事 。杨修说,鸡肋者,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鸡肋”就好比是我们现在的战局啊 。丞相以此为口令,实际就是不想打了,不日就要撤军了,赶紧回去准备一下吧 。这一下不要紧 , 军中顿时就乱了 , 好多军营都在忙着收拾行李 , 再无战心 。曹操得知之后是大吃一惊 , 下令赶紧追查 , 结果就把杨修给揪了出来 。曹操一听又是这个杨修,不禁勃然大怒,如此军机大事,岂能儿戏 。最后以扰乱军心的罪名砍了杨修的脑袋 。临上刑场前,杨修还振振有词,说什么“早就知道会有这么一天”,眼睛够清明吧!实际上,杨修有才,都没有用到正道上 。平日里,除了与那帮所谓的“清流”在一起寻章摘句,卖弄辞藻之外,所有的精力都用在揣摩领导的心思上了 。而自古以来,凡是领导,尤其是当大领导的,有谁愿意身边的人总是装着面透视的“镜子”呢?更何况从来军中无戏言,平时里倒也罢了,但到了行军打仗的时候,事关生死存亡,怎么可以口无遮拦、无所顾忌呢 。曹操打胜了还好说,处在那个战又不能战,退又不能退的尴尬当口,将士们本就心存怨言,曹丞相为了稳定军心,正想找一个人试刀呢 。这时你还在那里推波助澜,唯恐天下不乱,分明是有些不顾大局、不识好歹了 。如此可见,杨德祖被曹操砍了脑袋也是罪有应得 。只不过碰上了这么个有涵养的领导,才让自己的脑袋多扛了几天 。(东湖少主写于2013年1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