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苦甲天下的“苦”字 , 这足以涵盖会宁的一切 。 “取水时 , 水里还时不时漂浮着几粒原生态的羊粪蛋或者牛粪渣子 , 得面对与和牛羊共用水的尴尬……水窖口要做个木头盖子 , 平时要锁起来 , 不然总会发生偷水的事情 。 然而有个小偷是防不住的——树根 。 ”(《担水》)“掰开就能看到里面长出了白色的长长的丝 , 吃到嘴里有股苦味 , 我们就把馍泡两遍 , 倒掉第一遍泡过馍的水 , 让苦味小一点 , 再用水泡第二遍 , 加些盐和干辣椒面 , 滴上一滴胡麻油 , 然后吃下去 。 ”(《背馍上学的岁月》)与牛羊、树根抢水 , 吃发霉生丝的馍馍……这是时代和环境共同塑造的社会底层百姓群体的缩影 , “白天在田间地头忙碌 , 晚上缝缝补补 , 像黄牛一样劳作 , 像石磨一样受磋磨 , 却只够糊口” , 农民生存的艰辛与生活的艰难淋漓于纸上 。 作者在详尽的苦难叙述中形成了一种沉重感 , 通过冲击着读者的心灵 , 刺痛人们现在的幸福感 , 令人在无形的压力中胸口气闷 。 然而作者并没有着力去营造苦的窒息氛围 , 他以轻盈喻指苦难的沉重 , 在荒凉之中孕育着无限的向真、向善、向美的绿的新生 。 “当纷纷扬扬的大雪覆盖了村庄、封锁了道路时 , 她们几乎整个冬天都不怎么出远门 , 滚烫的热炕是她们的最爱 , 谁家的炕最热 , 她们肯定就围坐在谁家的炕上 。 ”(《老家的土炕》)“一群孩子加入队伍 , 皮袄、棉袄、夹克便挤在一起 , 棉鞋、球鞋、皮鞋都发出咔嚓咔嚓的擦地声 , 伴着笑声、聊天声、狗吠声、锣鼓的咚锵咚锵声 , 月色涌动 。 ”(《社戏》)风土人情的书写使其散文具有厚重的容量 , 百姓们祖祖辈辈辛勤劳作 , 世世代代与大自然顽强抗争 , 只能在有限的娱乐时间里追求短暂的精神享受 。 作者叙写了他们朴实的大地性格 , 也传达出他们对理想生活的呼唤和朴素追求 。 “甜”的记忆与“苦”的叙事融合交织 , 增大了作品的人文容量 , 给人一种丰富而饱满的生命冲击力 。
大西北的土地 , 山如摇篮水如奶 , 养育了一代人又一代人 , 也承载着作者浩瀚如沙的记忆和故事 。 从鱼米之乡金华到贫瘠苦地会宁 , 从县城到芦坪小学 , 从外爷的果园到放学路上 , 作者用第一人称娓娓道来自己真实的情感与回忆 , 不矫揉造作 , 不浮躁虚华 , 在怀念与追忆之中 , 还原了一种不被污染的原汁原味的乡村情调 。 如写亲情的《遗落的手帕》 , 通过一方沾着汗渍的手帕 , 寄托着母亲为儿孙奔波、任劳任怨的艰辛与慈爱 , 她离开车站的身影 , 颇有朱自清《背影》催人潸然泪下之感 。 又如表达爱情的《爱的自白》 , “绝不会拿一把刀子把一个橙子划开 , 让它四分五裂 , 汁液横飞 。 我会面带微笑 , 一边与你优雅地聊着天 , 一边用手轻轻地去揉这只橙子 , 剥下第一瓣递给你 , 而不是自己先吃” 。 这是与妻子长相厮守的细腻与妥帖 。 再如写乡情的《打基子》 , “我们隔壁庄的冉木匠做了一个基圈子 , 整个庄子轮流借用 , 谁用谁借 , 从来没有借不来的时候 。 同住一个村庄 , 大家会互帮互助 , 邻里之情令人动容 。
无论是亲情、爱情、乡情 , 后边都流淌着浓浓的故乡情 , “我想 , 梦里一定有这样的场景:我回到了家乡 , 春天 , 牛马下地耕田 , 羊儿归圈 , 村民们忙忙碌碌匆匆而过;夏天 , 凉风习习 , 繁星如棋子 , 夜晚人们在场里收拾麦子;秋天 , 润泽的空气散发着庄稼和果实诱人的香气 , 采摘、收割 , 家家户户忙得不亦乐乎……”(《老家的土炕》)“我们那些一起糊过窗户纸的伙伴们 , 也为了生活流浪远方 , 像蒲公英一样 , 被风儿吹向了天涯海角 , 四处落地生根 , 花开他乡 。 ”(《窗户纸》)
- 吴觉农|故乡浙江上虞纪念“当代茶圣”吴觉农诞辰125周年
- |春明景秀?春荣画卷壶中映 遣兴闲诗叶上题(诗六首)
- 太仓|《职贡图》:少数民族朝贡画卷,明仇英绘
- 亳州|亳州抗疫“画卷”
- 史铁生|史铁生:故乡的胡同
- |浙江草根画家绘就乡愁画卷 传承旧时美好乡土文化
- |【十年@每一个奋斗的你】浙江草根画家绘就乡愁画卷 传承旧时美好乡土文化
- 传承|浙江草根画家绘就乡愁画卷 传承旧时美好乡土文化
- |月是故乡明(中国画)
- |坚定文化自信,描绘四川文化强省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