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 内蒙古辽上京皇城乾德门遗址考古获重大发现


图 内蒙古辽上京皇城乾德门遗址考古获重大发现

文章插图
【图 内蒙古辽上京皇城乾德门遗址考古获重大发现】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巴林左旗辽上京皇城乾德门遗址考古发掘工作日前结束,发掘面积达2000平米 。此次考古发掘基本弄清了乾德门从辽代早期到金代废弃大体的营建结构,为研究辽代历史、考古、建筑、军事和文化等提供了重要依据 。
辽上京皇城乾德门遗址考古发掘从今年7月份开始 。经过4个多月的发掘,一座保存完好的门址被清理出地面 。据考古人员介绍,乾德门的营建共有三次,辽代有两次营建,金代时有一次营建 。辽代营建的乾德门长约20多米,宽约6.2米 。门址中已清理出石地栿,石地栿上有木地栿,木地栿上又有排叉柱 。由于历经千年,木地栿和排叉柱已经腐烂炭化,石地栿保存完好 。城门的结构再现了辽代的高超建筑水平 。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教授,内蒙古第二考古工作队队长董新林介绍说,中原的都城城门通常是三个门道,辽代乾德门是西门,它只有一个门道,级别显得跟中原不太对应,所以这也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现象 。这乾德门应该分两部分,一部分是现在我看到的正门的门道 , 它上边原来应该有一个很高大的一个门楼,还有一部分就是我们看到那边的瓮城,瓮城是一个防护性的一个措施 。出了这个正门之外 , 然后向左转,左转出瓮城 , 瓮城也同样有一个城门 。我们已经也清理出来了 。考古人员还介绍,辽代的两次营建也有所不同 。早期修筑城门的地基用的是细沙石,而晚期的地基是一层夯土一层小石块分层来修筑的 。另外,考古人员在乾德门遗址辽代门道中,清理出一块保存完好的门砧石 。石上凹下去的圆窝是放木门的一个轴 。随着门轴的转动,开启两扇大门,可以进出皇城 。从发掘情况中可知,乾德门分为两部分:乾德门的门道和起防御作用的瓮城 。
辽上京城遗址是中国辽代最为重要的都城遗址,是中国北方少数民族在草原地区建立的第一座都城 。始建于公元918年,由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创建 。位于赤峰市巴林左旗林东镇南,是1961年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