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第一王都:二里头遗址( 二 )


二里头遗址的宫城位于中东部,四周围有夯土墙,东西宽近300米,南北长360米至370米,面积约10.8万平方米 。宫城内有数座大型夯土宫室建筑基址(1号至8号建筑基址等) 。宫城外有呈“井”字形的四条大路相围,构成了二里头都邑的核心区域 。专家介绍 , 宫城面积虽仅为明清紫禁城的1/7 , 却是后世中国古代宫城的鼻祖 。
遗址的宫城内,至少存在着两组按中轴线规划的大型建筑群 。其中,坐落于宫城西南部的1号宫殿,与位于其南大门正前方的7号殿建筑,在同一中轴线上,构成西部建筑群 。坐落在东部的2号殿与位于其南大门正前方的4号殿建筑以及位于其北面的6号宫殿 , 构成东部建筑群 。这是迄今确认的我国最早的中轴线规划的大型宫室建筑群 。
【华夏第一王都:二里头遗址】手工业作坊主要包括铸铜作坊、绿松石器作坊和陶窑以及与制骨有关的遗迹 。祭祀遗存包括以动物和人为祭品的祭祀建筑,分布于宫殿区北部 。此外,该区域发现有墓葬400多座 , 水井数十口以及车辙印记、排水设施、灰坑、灶址等遗迹 。
在宫殿区南侧大路上发现的两道大体平行的车辙痕,有5米多长 , 两辙间的距离约为1米 。它的发现将我国双轮车的出现时间上推至二里头文化早期 , 也为探索我国古代车的起源提供了宝贵资料 。
文物精美
在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二里头工作队的文物修复室里,工作人员正在对出土的碎陶片进行整理 。工作人员王丛苗指着一个刚刚修复好的陶罐说:“我们根据陶片的纹饰和颜色进行粘复 , 有时碎片有百余个,复原起来难度很大,得用好几天时间 。”
在陈列室里 , 我们零距离接触了出土的陶制文物,这里摆放着从仰韶时期到二里头、二里岗时期的各类陶器 。张锁成说,这些器物上的一头二身龙蛇纹、龟纹以及人物形象都真实反映了夏代文化艺术的发展水平,是先民智慧的结晶 。
遗址出土的文物包括青铜器、玉器、陶瓷器、漆器、石器等 。

华夏第一王都:二里头遗址

文章插图
二里头遗址出土的文物
2002年 , 考古人员在清理3号基址南院内的墓葬时,在其中一座贵族墓墓主人的骨架上,发现了1件大型绿松石龙形器 。该器物有2000余片形状各异的细小绿松石组成,每片大小仅有0.2厘米至0.9厘米,厚度约0.1厘米 , 长64.5厘米 。龙形体曲伏有致,生动传神,头部扁圆 , 呈浮雕状,鼻、眼处填充有白玉和绿松石 。这一弥足珍贵的发现,在我国早期龙形象文物中十分罕见 。
绿松石一般以蓝绿两色为主,有蜡状光泽 。因色彩艳丽 , 古今中外都被用作装饰品 。在学术界,绿松石一直被作为文化意义上的“玉”而受到关注 。在二里头时代,它也的确与玉器一样,作为高端消费品为贵族阶层所使用,具有身份象征的意义 。
保护展示 让遗址持续 “发光”
历经4000余年的沧桑,二里头遗址区内的文化遗存曾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 。因此,长期以来 , 各级政府非常重视二里头遗址的保护,在城市规划和项目建设中优先考虑重要遗迹的保护 。
2002年,偃师市政府针对二里头遗址保护下发文件,避免了村落的发展对遗址造成影响 。2005年 , 偃师市政府投资60万元,规划建设了二里头“华夏第一王都”文化广?。?
2006年,国务院公布的《国家“十一五”文化发展纲要》将二里头遗址确定为全国大遗址保护的重大项目和重要工程,开始大遗址保护工作 。同年6月,《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保护规划》方案通过了由国家文物局组织的专家组审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