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濠江发现距今7000年的史前文明遗址

近日 , 笔者于濠江达濠小望山麓发见先人生活遗址一处,并获得古陶片和石器若干 。据专家考证,该区域是史前文明遗址,年代为新石器时代中后期(距今6000—8000年前),这个发现大大改写了濠江的文明发展史,也使我们对潮汕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有了一个新的认识 。 
一、发见经过 。
2012年1月27日农历正月初五日,有一位名叫纪雄的青蓝乡民到笔者家中造访,讨论濠岛人文历史的话题 。谈话间,纪雄述及他于数月前在小望山麓荒野偶见几片古陶片,纪雄对考古和地方人文十分热爱,怀疑陶片为上古之器物,想请我一同鉴别 。我感到事关重大,于是相约到现场勘察 。
29日上午,我们一行4人来到该处 。此地俗称“风吹门”,也称“沙母岭” 。日军侵略达濠时期 , 曾勘探出其地下藏有锡矿,因矿气蒸腾地面草木难以生长 。唯其东面山坡树木矮密 , 土质坚硬,在风化断裂处,有不少小块陶片露出土层 。我们选取一处小心挖掘,获得陶片六件 。为了给今后考古作资料,我们全程录像拍照,并在该地标注记号 , 以辨明方位 。
第二天 , 我带上出土的陶片走访了潮汕的考古和文化学者黄迎涛、陈嘉顺诸先生,请他们“会诊”,他们初步判断,遗址应在夏商之前,并建议我邀请著名的人类学家、中山大学教授曾骐先生前来鉴定 。我当即与曾教授取得联系 , 曾教授听完我的概要描述后 , 十分感兴趣,表示将择日专程抵濠江考察 。当天,我把情况写成书面向区委、区政府作了报告 。
2月21日 , 曾骐教授等一行十余人来到濠江 , 在我向导下到达遗址现场 , 又在不同方位发现一批有价值的陶片 , 尤让人振奋的是发掘了几块此前考古从未见的陶器残部以及二枚生活用石器 , 可谓收获丰硕(见图) 。
二、获得陶片和石器的记录 。我们共获得研究用陶片和石器如下:
【汕头濠江发现距今7000年的史前文明遗址】石器二件 。其一为锥形磨棒 , 花岗岩,长10cm,宽6.5cm,高5cm,断折,下部有磨痕,估计为生活用器,可能用于粉碎较坚硬食品;其一为陶器之托足,长8cm,宽6cm,高4cm,风化岩,生活用器,可能用于垫托盛食物之陶器 。
可辨明形制之陶器残片6件 。其中 , 陶釜残片一件 , 为釜口沿部位 , 在颈部有一孔1×2cm , 系绳用,全片13cm×8cm,厚1cm,器形较大 , 粗泥质,夹砂,外表有条状纹,内里涂红泥,粗糙,可能为饮具;陶罐残片一件,圆形罐侧面部位,连沿口、收颈,长 21cm,宽 13cm, 厚 1.5 cm,粗泥质 , 夹砂 , 整件呈黑灰色,内里涂暗红色,外表有条状纹,器形较大,可能用于盛放食物或水;另有陶罐残片4件,均为罐类沿口部位,质地与上述同 。
不可辨形制之陶器残片26件 , 大小见方在4至6厘米左右,均有纹理,粗泥质、含砂 。
据目测判断,该处方圆0.6平方公里以内应有存量不少的陶片或其他器物
三、小望山遗址年代之判断和考辨 。
1948年 , 国学大师、著名考古学家饶宗颐先生用两年的时间考察潮汕地区之史前文明,撰成了奠定潮汕考古学基础的《韩江流域史前遗址及其文化》一书,书中述及先生考察揭阳、澄海、南澳、饶平等地一批新石器时代的陶片和石器 。其中,《发见遗物时间地址表》中记录:在潮阳县之澳头乡(即我区的澳头社区)升旗山发现同年代的陶片一件,惜为孤证,不能据此推断新石器时代先人在濠江活动的史实 。但此前潮汕地区已发现有多处新石器时期先民活动遗址:南澳象山、饶平贝丘、澄海龟山、揭阳五经富等,上述情况可以充分推论,生活环境与南澳岛类同、靠近大陆边缘的达濠岛很适合先民聚居,一定有其生活遗址存在的 。这次考古发现就佐证了这个基本判断 。根据已出土的石器和陶片情况,曾骐教授等几位考古和人类学专家一致认为:小望山遗址的形成年代为新石器中晚期,即距今6000—8000年,与陈桥遗址的年代属同一时期;从出土的石器和陶片的形制来看,文化意义和学术价值都可说在汕头地区位列前茅;依目测,遗址的范围在1平方公里以上,聚居人数多且该地属于生活区 , 对于研究古人类的生活状态,文明起源,族群流动有着重要的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