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第五章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芻狗;
圣人不仁,以百姓为芻狗 。
天地之间,其又橐(tuo)籥(yue)乎?
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
多言数穷 , 不如守中 。
我的解释:
天地是没有情感偏见的,万物在它眼里都是如同草扎的偶 。
智者是没有情感偏见的,百姓在他眼里都是如同草扎的偶 。
天地的变化 , 如同一只“风箱”吧?
里面空虚,动而生风 。
言多必失,不如静观 。
我的理解:
这一章前两句常常被人用来表达天地的无情无义,把人当成猪狗之类的动物一样对待;“圣人”对待百姓也是如此 。这完全误解甚至颠覆了老子的原意 。
“芻狗”是用草扎起来,形像如狗一般的动物,主要祭祀用的 。老子时代,狗是主要的家畜,那时可能还没有猪 。
老子在这里的意思是,天地对于世间万物不会有特定的感情和偏见,在天地的感觉里(假定天地是有感觉的),对世间万物是一视同仁的 。
那么一个明智的人,那个时代把有聪明智慧的领袖人物当作“圣人”(比如传说上的三皇五帝),也应该不带感情偏见的对待百姓 。
这段话正表现了老子的“人生而平等”的朴素的人本思想;实际上也对“圣人”提出了应该对待百姓一视同仁的标准 。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什么意思 天地万物为刍狗的意思】可惜中华文化和思想后来的发展 , 被“权力”或“权力集团”利用儒家学说 , 弄成了把人分成三六九等的制度和灌输等级思想 。这种等级制度和思想经过了两千多年,虽然发生过无数次你争我夺的战争和思想运动,但是结果却只是一次一次的往复循环 。到今天为止咱们社会依然离开“天地不仁…、圣人不仁… 。”的状态天差地远呢… 。
老子用空虚而动的风箱来形容天地的变化,实在是非常贴切非常高明 。风箱,静则空虚,动则生风 。唯其虚怀若谷,才能动则生风 。我们是不是从中可以悟出一点为人处事的道理呢?
所以老子告诉我们,言多必失,还是先静静地观察吧 。
“以万物为刍狗”者,若为“与万物为蒭苟”——将蒭苟赐赠给万物呢?
- 男生多久联系一次喜欢的女生 男的喜欢一个女生可以几天不联系
-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缴费标准目前设为几个档次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每年可以交不同的档次吗
- 微信群聊可以屏蔽某一个人吗,怎样在群聊中屏蔽某人
- 华为手机怎么投屏到windows电脑「华为手机也可以投屏到Windows了简单三步工作效率提高100」
- 以色列现3500年前异教徒遗物:人面杯男女莫辨
- 韩国国旗为什么是太极图 韩国为什么用太极图做国旗
- 孕妇需要防辐射服吗 孕妇辐射衣可以洗吗
- 买啥车好10万以下的 想买辆十万以内的轿车不知道怎么选
- 40岁以上女人如何保养自己 女人到了一定年龄必须学会保养自己
- 2020养殖业什么最赚钱农村 2020年农村养什么可以挣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