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多年前的元代水闸究竟是何模样?( 二 )


由于遗址博物馆完全是“原址原貌的原味呈现” , 使1500平方米的地下空间,仿佛是一个文物出土时的第一现场 。特别是一万多根木桩中,目前有2000多根裸露在空气中,供参观者欣赏 。这些700多年前被埋入地下的木桩,极易受到潮湿空气等影响,从而发生变化 。
如何避免文物“见光死”?这是上海元代水闸文保团队今后面临的最大难题 。负责遗址博物馆管理的上海市历史博物馆馆长张岚说,目前每天都有技术人员对裸露的木桩进行监测,并为这些文物涂上一层“保护膜” 。膜的专业术语叫“纸浆”,主要用于帮助出土的木桩脱盐并保持水分恒定 。对那些依然深埋于地下的木桩也要运用高科技仪器定期监控其实际状况 。
上海元代水闸的重要学术地位正进一步显现 。这座石木结合的中国元代水闸,比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瓦萨博物馆目前陈列并保护的巨型木质沉船“瓦萨号”还年长300多岁,比目前在伦敦塔景点开放供游客参观的“泰晤士河水闸”的规模还要大 。专家认为 , 在每天控制500名参观者的前提下 , 水闸下一步的文保难题还需全国专家进一步“会诊” 。陈燮君认为,“上海元代水闸遗址”的发现在中国古代水利工程发展史及其研究领域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为当代专家学者解析并复原中国古代水利工程建造技术流程提供了直接的依据,特别是对研究中国宋元时期江南地区的水利工程、吴淞江流域(今苏州河)的历史变迁、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等都具有深远意义精彩文章:成吉思汗陵英国ufo石达开藏宝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