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此 , 筱俊亭加入了白玉霜班社 , 那一年 , 她11岁 。 筱俊亭在白玉霜戏班演了两年多的光景 。 1934年白玉霜应邀出远门献艺 , 因为母亲不放心年幼的女儿离家太远 , 筱俊亭就离开了其剧团 。 这两年多 , 筱俊亭虽然只演一些丫环、彩女之类的小角色 , 顶好时也不过是在白前边垫一出帽戏 , 但她不放过任何一次学习的机会 , 学会了白玉霜的很多名唱段 , 并“偷”会了《珍珠衫》《杨三姐告状》等戏的表演 。
筱俊亭嗓音条件有欠缺 , 太高唱不上去 。 当时在天津最流行“刘(翠霞)派”高音大嗓演唱风格 , 青年演员普遍宗“刘派” , 筱俊亭演唱很是吃力 , 一度极为沮丧 , 对能否继续当演员都失去了信心 。 在和白玉霜同台的过程中 , 白玉霜勇于吸收前辈及同时代演员的艺术精华 , 敢于根据自己嗓音条件突破传统、大胆创造的精神 , 给了筱俊亭很大启迪 。 后来 , 在演出实践中 , 她有意识开辟新路 , 也试着往“低里走” , 在广阔的中、低音区施展才华 , 逐渐形成低回婉转的演唱风格 , 终于受到了津门观众的认可与欢迎 。
冒雨献艺
一炮打响林亭口
1935年秋季的一天 , 筱俊亭刚从外地演出归来回到天津 , 宝坻县林亭口便有人来邀角儿 。 宝坻县是“评剧窝子” , 曾教过她的刘庆奎、寇文质、还有一位外号叫“娘们仨”的李姓老师 , 全是宝坻人 。 几位老师对她管教极严 , 耐心传授 , 为她成才打下了坚实基础 , 筱俊亭对几位老师很是感恩 , 一听说是老师故乡宝坻县邀请 , 她顾不得休息 , 就风尘仆仆跟邀角人走了 。
筱俊亭坐着大马车 , 一路上尘土飞扬 , 颠簸动荡 , 临近中午 , 终于到了林亭口 , 许多人迎过来要看看名角儿的风采 。 那年筱俊亭14岁 , 梳个小撅辫 , 穿件大褂 , 再加之一路舟车劳顿 , 灰头土脸的 , 显得挺不起眼 。 村里管事的一看筱俊亭 , 当时泄了气:“这么个小黄毛丫头能唱好戏?甭唱了!拆棚!”真有老乡们七手八脚去拆棚了!筱俊亭吓得不知所措 。 棚拆了半截 , 有好心人见这小女孩怪可怜 , 建议道:“既然接来了 , 就让她唱唱试试吧 , 唱不好再拆棚 。 ”主事人又提出要求:“到我们这儿唱戏的 , 打炮都唱《白马告状》 , 不会唱走人!”筱俊亭已被吓得乱了方寸 , 听说让唱《白马告状》 , 心里当时豁亮起来 , 这出戏又叫《刘翠屏哭井》 , 她很拿手 。 快开戏了 , 筱俊亭在戏棚里挂上自己的“绣花守旧”(即挂在舞台上写有“出将”“入相”字样的门帘、帐子) , 又把一套桌帏椅帔布置在台上 。 观众们看了 , 感觉挺新鲜 。 因为在那个年代 , 只有有名气的演员才用这个 。 这是筱俊亭在旧货市场买的 , 虽然旧了些 , 依然很漂亮 。 看到这“绣花守旧” , 懂行人开始有点儿高看筱俊亭了 。
锣鼓声中 , 筱俊亭登上舞台 , 那俊美端庄的扮相、婉转传情的唱腔 , 处处散发出强烈而迷人的艺术魅力 。 《白马告状》本来就是一出苦戏 , 筱俊亭平时演来都格外动情 , 何况那天她又受到奚落 。 演到伤悲处 , 筱俊亭分不清哪是弱女子刘翠屏的悲惨遭遇 , 哪是自己这个小演员作艺、谋生的艰难 , 她积蓄胸中的委屈再也抑制不住 , 热泪横流 。 她那哀怨欲绝的行腔 , 只唱得台下的老乡们唏嘘不已 , 刚才还闹着让拆棚的那位满脸不屑的管事人 , 此时也泪眼蒙眬了 。
正当演出达到高潮之际 , 天公不作美 , 一声霹雳 , 大雨瓢泼 。 筱俊亭见老乡们淋在雨中 , 心里不忍 , 同时也怕淋坏了绣花守旧 , 就想停止演出 , 不料老乡们没有过够戏瘾 , 要求她取下绣花守旧接着唱 。 于是 , 筱俊亭顶着席棚嘀嘀嗒嗒落下的雨水 , 踩着起伏不定的台板继续演出 。 老乡们站在雨中 , 有的戴着草帽、有的披着麻袋、有的打着伞 , 看得入了神 。 筱俊亭在林亭口一炮打响 , 连演四十余天 。
- 建设|坚持严的主基调 永葆政治本色 深入推进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
- 翡翠|在柜台购买翡翠,不仅要注意光线,还要注意翡翠底下的背景
- 安泽|“洋北漂”安泽:让没来过的人看到中国的变化
- |天府人文艺术图书馆探营 感受“在大地上阅读”般的舒适感
- 失业率|封校生活:上海大学生在实验室打地铺,等待下一轮的招聘
- 翡翠|没有经过修饰的翡翠,价格反而更高,这是为什么呢?
- 狐狸精|为什么聊斋志异里的狐狸精,总喜欢一贫如洗屡试不中的书生?
- |林徽因指着吴晗鼻子痛骂:将800年真古董拆掉,将来是要后悔的
- |如何正确编写家谱的世表?
- |40年前,开棺后发现女尸胸前一小袋,通往阴间的“路引”有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