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图片
第二展厅:文化谱系篇
从一二百万年前到周原遗址
陕西各地考古学文化分布全梳理
第二展厅以时间为序 , 分五个单元展示了陕西境内的考古学文化谱系 。
第一单元《旧石器时代》 , 着重讲述了现代人的起源以及古人类的交流与迁徙 。 看点是疥疙洞遗址与“早期现代人演化自本土古人群”学说 。
陕西发现的最早的古人类是蓝田人 , 在公王岭遗址发现的头骨化石也是我国发现年代最早的人类头骨化石 , 距今115万年 。 南郑龙岗寺遗址是延续时间最长的地点 , 从距今150万年前延续到了距今7万年 。 而在南郑疥疙洞遗址出土了距今3万-2万年的晚期智人化石和大量距今7万-4万年间的石器 , 这一时期一直被认为是中国境内人类的空白期 , 由此可见“空白期”是不存在的 。 这也为现代人起源的“多地区起源说”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
第二、第三、第四单元分别是《新石器时代》《夏商时期》《先周文化》 , 介绍了在陕西境内此消彼长的各种文化类型 , 包括分布范围、文化特征和代表性遗址 , 同时穿插了诸如动物考古、植物考古、体质人类学等分支学科的介绍 。 看点有关桃园与动物考古、鱼化寨与环壕、泉护村与彩陶、新街与玉器、杨界沙与窑洞、石摞摞山与石城、清涧与鬼方等 。
第五单元《周原遗址》全面总结了六十余年来周原遗址的考古收获 , 并设置了贺家车马坑的特展 , 将整体搬迁后的车马坑直接陈列在展厅内 。 看点是西周最大的城市——周原 , 和贺家铜轮牙车马坑 。
在岐山贺家村的一座车马坑里 , 发现有一辆车和四匹马 , 可能是诸侯级别的座驾 。 马器和车器大多镶嵌绿松石 。 尤为特殊的是 , 它的车轮外包着一圈铜皮 , 轮间距宽达1.82米 , 几乎不能在路上行驶 , 因此这可能是一辆礼仪性马车 , 只在接待重要宾客时才用 。
本文图片
第三、四展厅:考古发现篇
陕西考古重点项目
在这里可一次看完
“考古发现篇”展出的都是获得过国家考古类奖项的重点项目 , 分别讲述了作为文明摇篮、帝国中心和地方重镇的陕西 , 历数了陕西考古的各大重点项目 。
按时间顺序分为三个单元:
第一单元“探源文明构建先史” , 重点展示杨官寨、芦山峁以及石峁三个都邑性遗址 。 三个遗址出土的大量反映那时候的人类生活方方面面、各具特色的文物是这个单元的看点 。
第二单元“寻踪帝国盛世再现” , 介绍陕西境内最丰富的秦、汉、唐遗存 , 包括都城、帝陵、贵族及平民墓葬等内容 。 看点有秦始皇陵与政治思想、西汉帝陵与帝国制度、唐代帝陵与国际地位和文化交流、唐代贵族墓与社会生活 。
第三单元“追迹古都陶冶风雅”在第四展厅 , 介绍了“王气黯然后”的陕西 , 展示士人生活如吕氏家族墓园、瓷业发展如耀州窑 。 看点有吕氏家族墓园与关学传播和金石学发展、耀州窑与北方瓷业 。
作为文明前夜的史前都邑与聚落 , 杨官寨、芦山峁、石峁三个遗址及其出土的文物非常有特色 。 其中 , 石峁龙山时代遗址是本世纪一项非常重要的考古发现 。 石峁城址以气势恢宏的石砌城垣为突出特征 , 是距今4000年前后东亚地区保存最好、规模最大、内涵最丰富的都邑性城址 , 代表了中国北方早期国家文明的发展高度 。
展厅内展示了石峁遗址的外城东门址遗址模型 , 可以看到目前所知最早的城墙上的防御性构筑——马面 。 展厅还模拟了一段石峁的墙体 , 可以看到有石雕和石墙中的“纴木” , 纴木的作用相当于现在混凝土中的钢筋 。 过去建筑学认为“纴木”的运用最早始于汉代 , 石峁纴木的发现将此技术提前了一千多年 。
- 安泽|“洋北漂”安泽:让没来过的人看到中国的变化
- |“中国十大纪录片推动者”荣誉揭晓
- |在二十四节气里读懂中国
- |半坡锥刺图破译,粉碎西来阴谋论,英院士:中国新石器时代被低估
- 航天|中国式浪漫!用古诗词打开中国航天
- |社科院考古所2021年度田野考古汇报会纪实
- 乾隆|这五头牛有多“牛”?
- |近两年,考古如何为史前的西藏“揭秘”?
- |《漂洋过海来送你》写胡同原住民,长篇小说折射半个世纪的变迁
- 招聘|“中国烟草”再次招聘,福利待遇令人羡慕,面试通过就有望上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