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三四句云:“我寄愁心与明月 , 随君直到夜郎西 。 ”诗人寄情于景 , 借明月写情思 , 表达对友人的同情、思念与牵挂 。 谢庄《月赋》曰:“隔千里兮共明月 。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云:“此时相望不相闻 , 愿逐月华流照君 。 ”人虽分隔两地 , 有了明月的寄托 , 便是天涯共此时 。
朱之荆《增订唐诗摘钞》评此诗曰:“即景见时 , 以景生情 , 末句且更见真情 。 ”叶羲昂《唐诗直解》云:“音节清哀 。 ”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中载周敬语曰:“是遥寄情词 , 心魂渺渺 。 ”这份清哀与渺渺 , 这份怅惘与哀愁 , 不仅来自于明月、子规 , 亦来自于杨花 。 “杨花落尽”四字 , 开篇即奠定了本诗凄凉、哀愁的基调 。 离别与愁绪 , 思念与担忧 , 都融化在这暮春三月的蒙蒙絮雨中 。 故贺铸词云:“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 , 满城风絮 , 梅子黄时雨 。 ”闲愁万缕 , 不过是一捧杨花 。
羁旅愁杀渡江人
杨花飘飞之时 , 纷纷扬扬 , 漫无目的 , 恰如无根的浮萍 , 总能引起游子的哀思 。 宋人石愗的一首《绝句》 , 更是直抒胸臆 , 坦言“我比杨花更飘荡” 。
绝句
(宋)石愗
来时万缕弄轻黄 , 去日飞球满路旁 。
我比杨花更飘荡 , 杨花只是一春忙 。
这是一首飘零之歌 。 正如《淯水吟》中所唱:“我本飘零人 , 薄命历苦辛 。 ”石愗 , 宋代诗人 , 芜湖人 , 他一生远离故土 , 辗转仕途 。 本诗既写杨花 , 也写自己 , 杨花如我 , 我如杨花 , 然而我比杨花更漂泊无依 , 这首飘零之歌 , 也永远无尽无期 。
“轻黄”即淡黄 , 描早春柳树颜色 。 我来之时 , 但见杨柳枝在春风中摇曳 , 万缕轻黄;离去之日 , 杨花已零落飘散 , 聚成小小茸球 , 散落路旁 。 杨柳染新色到杨花满路旁 , 不过短短月余 , 只在春天的一瞬 , 可见诗人这一来一去之间 , 是非常短暂的 。 诗人或许羁旅客地 , 就连在客中 , 也只能做短暂停留 , 接下来又将启程 , 辗转他方 。
故后两句直抒胸臆 , 放言一哭 , 悲哀感叹:“我比杨花更飘荡 , 杨花只是一春忙 。 ”在空间上 , 诗人将自己的辗转生涯和杨花的漂泊不定作比 , 同是天涯沦落人;在时间上 , 诗人更进一层 , 言“我比杨花更飘荡 , 杨花只是一春忙” , 一个“更”字 , 提供了丰富的诗歌阐释空间 。 杨花是一春忙 , 我是一年四季都在奔波漂泊;宕开想去 , 杨花其实是“每春忙” , 年年岁岁花相似 , 我亦如此 , 年年岁岁都在辗转漂泊 。 杨花是一春 , 而我是一生 。
郑谷《淮上与友人别》诗云:“扬子江头杨柳春 , 杨花愁杀渡江人 。 ”杨花愁杀的 , 可能不仅仅是渡江离别的友人 , 而是天下所有满含离愁别绪之人 。
惟解漫天作雪飞
杨花飘飞之时 , 正是暮春时节 。 暮春本易令人伤感 , 然而韩愈的一首《晚春》 , 却另辟蹊径 , 将暮春的杨花写出了蓬勃生气 。
晚春
(唐)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 , 百般红紫斗芳菲 。
杨花榆荚无才思 , 惟解漫天作雪飞 。
此诗亦绘暮春之景 , 但却一反一般诗人晚春迟暮之伤感 , 尽展晚春草木烂漫之风采 。 全诗运用拟人 , 将平凡草木拟人化 , 人言草木无情 , 诗中却写它们能“知”能“解” , 还能“斗” , 而且富有才思 , 才思更有高下、有无之分 。 全诗想象奇特 , 角度新颖 , 令人耳目一新 。
诗歌开篇写花草树木们得知春天不久后就要归去 , 于是各展姿色 , 万紫千红 , 争芳斗艳 , 欲将春天留住 。 “知”言其善于观察 , 善解春意 , 并且珍惜大好春光 , 希望在春尽之前献给春天一支最美的圆舞曲 。 “百般”言其数量之多 , “红紫”写其明艳 , “斗”字写其活泼与生机 , 蓬勃与力量 , “芳菲”状其烂漫与芬芳 。 简短两句 , 一幅鲜妍明媚的晚春盛放图景已如在目前 。 正如秦观《行香子》词中所写:“小园几许 , 收尽春光 。 有桃花红 , 李花白 , 菜花黄 。 ”
- |奋笔勤书发如雪,只为伴你读诗|马未都亲笔签名版在售中
- |天然读诗词|兵团地标之军垦博物馆
- |树教会了我很多,比一所大学教给的还要多丨周末读诗
- 村里|树教会了我很多,比一所大学教给的还要多丨周末读诗
- 温庭筠|温庭筠·空阶滴到明
- 王波|一起读诗·那时,危难已过
- 踏青|李清照:寒食近,大雁过尽,万千心事难寄丨周末读诗
- 河海谣与里拉琴|星夜读诗|人世间,唯爱永恒
- 杏花|漂泊在外的每个春天都在想,不知家乡的杏花开了没有丨周末读诗
- 语气|漂泊在外的每个春天都在想,不知家乡的杏花开了没有丨周末读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