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阶段是2020年至今 。 最近一两年 , 我的兴趣又回到了文学 。 我集中阅读了中国现当代的一大批文学代表作 。 这其中值得一提的是陕西省作协和陕西人民出版社编辑、出版的7卷20册的《陕西文学六十年作品选》(1954—2014) 。 这套丛书让我对陕西文学和中国当代文学有了一个总体上的了解和判断 。 我在阅读陈忠实、贾平凹等陕西作家作品的时候 , 不断激发我的表达和创作欲望 , 以至于我时不时地涌起一种想写小说的冲动(事实上我已经尝试创作了4个短篇) 。 最近一个时期我阅读了中国文坛上最具代表性的几个作家的成名作以及创作谈 , 感觉自己一下子好像忽然“开窍”了 , 终于知道该怎样写作了 。 量变引起质变 。 写了整整30年 , 直到最近才似乎明白了文学是咋回事?虽然我至今还没能写出什么伟大的文学作品 , 但通过阅读、练习以及我有幸遇到的文学上的几个“贵人”的耳提面命 , 我至少知道了伟大的文学作品应该是个什么样子?虽不能至 , 心向往之 。
以前我的写作之路是“从文学到学问” , 现在我又开始从“学问到文学” 。 这绝不是“飞了一个小圈子 , 便又回来停在原地点”(鲁迅) , 相反它是一种“精神的剥离”(陈忠实)和“文学的自觉”(残雪) , 是一种痛苦的“成长”和“回归” , 是一种“豪华落尽见真淳”的艺术的提升 , 是禅学所讲的一种“看山是山 , 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 , 看水不是水;看山仍是山 , 看水仍是水”的人生大境界 。
回顾我的写作之路 , 有两点体会可以和大家分享:首先 , 要在理念层面思考那些影响和制约我们思想观念的根本性问题 , 比如:你为什么而写作、作家与时代的关系等 。 有时候写什么比怎么写更重要 。 其次 , 要思考作家的自我选择与定位问题 。 一个作家写什么样的文学作品、走什么样的写作路子 , 是和这个人的先天禀赋、人生阅历、知识结构、人格修养等诸多因素休戚相关 , 是“性分所至” 。 但不管怎样 , 作家最终都要形成鲜明的个人特色 , 都要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 。
人 , 少年时比才气 , 中年时比学问 , 老年时比人格 。 文学艺术拼到最后 , 拼得都是人格 , 文道即人道 。 文学是一辈子的事 , 要耐得住寂寞 , 要慢慢修 , 慢慢熬 。 喧哗与炒作短时期内可能有效 , 但放到历史的长河中去看 , 终将是泡沫 。
【学问|史飞翔:从文学到文学|名家创作谈】史
- 手工|广西手工制匾爱好者:朴实木板“划刻”出厚重历史
- 历史|广西手工制匾爱好者:朴实木板“划刻”出厚重历史
- 灵魂|休笑世人痴
- |点赞!今日《福建日报》关注惠安复工复产、人文历史
- 文物|三国战将墓挖出穿越文物,引发全球争议,台媒:改变世界冶金史
- |近两年,考古如何为史前的西藏“揭秘”?
- 历史|来找找差距!你写的 VS 《人民日报》写的
- |明定陵之痛:中国考古史上最大的悲剧!
- |开滦历史人物雕塑设计征集启事
- 历史|刘亮程:将一个地方的历史变成个人的心灵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