抹除联系痕迹「擦除联系痕迹真或伪」( 二 )


因此在单一特定场景下的高效删除 , 并不能等同于高效删除 。删除是系统动作,当前的设计逻辑是平铺型 自定义 , 其虽不能满足特定场景,但是能涵盖所有用户的操作需求 。
一套新的删除逻辑的出现,需要和平台紧紧的配合,并不是一个选项就能实现的 。
3. 现实状况分析在通话记录列表中 , 与某个人的联系记录是拆分的,根据时间的先后进行排列 。但是在通话详情中,会汇集与该联系人所有的通话记录,并且支持清空 。在短信界面也是对话窗的形式,与该联系人的所有记录都显示在一个对话窗里 。因此对于某个联系人的所有联系记录删除 , 在通话记录中清空 对话删除即可 。
奥卡姆的剃刀原理:如无必要,勿增实体,即如果功能是相似和重合的 , 且并未做出较大的效率提升,则增加的必要性不强 。
三、设计逻辑分析1. 远端控制-A应用内控制B应用通常某个界面与该界面内容的操作选项相对应,其目的是为了确认和掌控 。如果像本功能的展现,在通话详情界面删除短信内容,即使有告知 , 也不合理 。A界面中操作B界面,这并不是一个良好可行的方向 。
2. 表达上,擦除痕迹≠ 删除删除是一个持续的长久的操作 , 本机不断地产生记录或文件 , 用户可以经常删除 。
痕迹是指事物留下的印痕或印记,擦除痕迹通常属于单次和永久行为 。事情实施完毕 , 擦除痕迹,这个行为就完成了 。擦除痕迹的表达会被误以为一劳永逸了,实际上记录会源源不断地产生 。
3. 功能位置不妥当擦除联系痕迹的功能可以删除通话记录,也可以删除短信内容,其功能入口却只在通话详情页 。如果是全局的联系记录的删除,其位置也不应该只在某一个联系记录的选项里,更应该将其放置在更高层级的位置上 。
4. 智能判断欠缺在操作该功能时,即使与该联系人没有任何短信记录,也仍然提示固定的弹框内容 。这个功能过于机械化,对于用户的内容没有任何的感知,一味的强调支持这个功能 。这种做法比较落后,除了支持某个功能,更应该全面地提供解决方案 。
四、宏观分析1. 品牌形象这个功能点被一些网站宣传为防查岗功能,其不被发现的用户目标被放大和宣传,即使赢得了少量用户对这个功能的喜欢,但对于其品牌形象没有好处 。尤其是在本身定位较高端的情况下,相对猥琐的属性不适合自身定位 。

抹除联系痕迹「擦除联系痕迹真或伪」

文章插图
2. 自身能力手机本身只是个平台,还有很多的社交APP 。如果人与人要联系,联系记录会在手机的各个应用,甚至各个角落里 。如果无法根本满足用户 , 那还不如不去管 。让用户自行处置自己的私事是最佳的选择 。
五、总结需求到功能的转化过程中,有非常多的因素 。某个功能要不要上,需要一个决策 。某个功能怎么设计,需要一个方案 。现实中,决策和方案都略显草率,而实际上,每个功能背后都应该建立起强大的支撑 。
以上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本文由 @张宁宁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抹除联系痕迹「擦除联系痕迹真或伪」】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