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治六岁继位之谜 为何皇太极长子没能继承皇位?( 二 )


至于摄政王之职,既然多尔衮放弃了皇位之争,福临还年幼,也无可厚非 。双方便退而求其次,拥立六岁的福临继位,即女真满族的第三位皇帝---顺治帝 。睿亲王虽然失去了做皇帝的机会,但却成为了这场斗争的胜利者 。顺治朝的两位摄政王,济尔哈朗排名是在多尔衮的前面,可是在第二年,济尔哈朗便召集内三院、六部、都察院、理藩院等宣布道:“今后各衙门办理事务,凡报告我二王的,以后都先报睿亲王,所有的记档署名,也先署睿亲王之名即可 。自此之后,多尔衮便位居摄政王之首 , 在年幼的顺治帝面前 , 更是以摄政王的身份独揽大权,当上了不是皇帝的皇帝 。
 
顺治继位之谜新解
清太宗皇太极因患心血管病而猝死之后,皇位继承在肃亲王豪格同睿亲王多尔衮之间角逐,但结果出人预料,六岁的福临成为皇位继承人 。六岁的福临何以能承大统?这是清朝历史的一个谜 。往之论者多认为出自睿亲王多尔衮之首议 。笔者提出另一粗浅看法 , 试做顺治继位之谜新解 。
按照清太祖努尔哈赤规定的皇位继承《汗谕》,由满洲八旗贵族共议嗣君 。时亲王、郡王共有七人:礼亲王代善、郑亲王济尔哈朗、睿亲王多尔衮、肃亲王豪格、武英郡王阿济格、豫郡王多铎和颖郡王阿达礼 。认为福临继位之议出自多尔衮的学者,其主要依据是朝鲜《沈阳状启》或《沈馆录》中的一段记载 。为便于分析,征引全文如下:
秘密状启 。十四日,诸王皆会于大衙门 。大王发言曰:“虎口,帝之长子,当承大统云 。”则虎口曰:“福少德?。?非所堪当!”固辞退去 。定策之议,未及归一 。帝之手下将领之辈,佩剑而前 , 曰:“吾属食于帝 , 衣于帝 , 养育之恩与天同大 , 若不立帝之子,则宁死从帝于地下而已 。”大王曰:“吾以帝兄,常时朝政,老不预知,何可参于此议乎?”即起去 。八王亦随而去 。十王默无一言 。九王应之曰:“汝等之言是矣 。虎口王既让退,无继统之意,当立帝之第三(应作九)子 。而年岁幼稚,八高山军兵,吾与右真王,分掌其半,左右辅政,年长之后,当即归政 。誓天而罢云 。
上述《秘密状启》,时间记为癸未年(1643年)八月二十六日,即大衙门秘密会议后的第十二天 。文中的“大王”为礼亲王代善 , “虎口”为肃亲王豪格,“八王”为英郡王阿济格,“九王”为睿亲王多尔衮,“十王”为豫郡王多铎,“右真王”为郑亲王济尔哈朗 。
在上述引文中,有两句重要的话,不应该被忽视 。这就是“九王应之曰”和“汝等之言是”十个字 。在整段文字中,“九王应之曰”———此前为议论,此后为结论;“汝等之言是”———承上而启下 , 接前而转后 。有三点 , 应分析 。

顺治六岁继位之谜 为何皇太极长子没能继承皇位?

文章插图
 
爱新觉罗·福临(1638年—1661年)
其一,“九王应之曰”,就是说在九王多尔衮发表当立帝之第九子福临以前,诸王们有一番议论,而被《秘密状启》的作者 , 或出于重点在启报新君为谁而省略繁文,或对当时秘议不甚了了而断简阙载 。不管出于何种原因,其前都有一番争论 。因是最高机密会议,外人不可得知而详 。这段记载,十分可贵,有所罅漏 , 不必苛责 。
其二,“汝等之言是”,就是说在九王多尔衮发表当立帝之第九子福临以前,诸王们有人提出立福临,故多尔衮才“应之”、“是之” , 否则何应之有、何言之是!上述《秘密状启》,记于当时盛京 。《状启》记载疏略,“汝等之言”断简 , 于是给人一种信息误导,似乎福临继位是由多尔衮提出的 。睿亲王多尔衮权势倾朝,功劳归于己,罪祸嫁于人 。这样,多尔衮就把拥立福临的功劳归于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