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徒|《金刚川》:选对演员对一部电影的重要性

师徒|《金刚川》:选对演员对一部电影的重要性
文章图片

《金刚川》分为士兵、对手、高炮班和桥四个单元叙事 , 而实际上贯穿始终的只有高炮班 。 有人对这样的“偏颇”甚是不满 , 其实从张译和吴京两大主演领衔的布局已侧漏 , 《金刚川》一役 , 洞穿敌我的就是二位所在的高炮班双连弹 。
师徒|《金刚川》:选对演员对一部电影的重要性
文章图片

影片回到原始而高效的叙事轨道 , 即人物塑造 。 在多兵种群像中重点打造了高炮班 , 在高炮班重点打造了张飞和关磊的师徒情 , 在师徒情的背后重点打造了张飞的大义和牺牲 。 影片并非刻意煽情 , 但也并非毫不煽情 , 许多人都是在张译突然回应吴京“要是爱我就给我十发炮弹(大意)”的时 , 突然泪奔的 。 张译饰演的张飞和吴京化身的关磊亦师徒亦战友亦兄弟 , 千言万语不溢于言表 , 较着劲地关切对方 , 互怼着爱着对方 , 牺牲着保全对方 , 最后取义成仁为对方复仇 。
【师徒|《金刚川》:选对演员对一部电影的重要性】张译和吴京的化学效应 , 在去年的《攀登者》中初露端倪 , 那是钢与铁的碰撞 。 《金刚川》里 , 张译换了个打法 , 用他的“柔软”去“融化”吴京的钢硬 , 用性格互补色 , 勾勒“道是无晴却有晴”的战争风景线 。 对面师傅和旧领导 , 张译饰演的张飞收一度收敛着他的锋芒 , 在不冒犯或充分尊重的前提下 , 用略带谐趣的方式履行他作为新任长官的职责 。 可当他的师傅或说战友关磊置于危险境地以及壮烈牺牲时 , 他就像是变身的钢牙小鸡兵团 , 变得果决、无畏以及势不可挡 。 张飞和关磊的互补 , 代表着战场上直给的和隐蔽的两种蓄能 , 同时也代表着中国人骨子里不可切割的的柔软和刚毅 。
在张译的身上 , 再次印证了选对一位好演员对一部电影的重要性 。 说是“莽撞人” , 片中的张飞丝毫不莽撞 , 张译对这一人物的塑造不疾不徐 , 循序渐进 。 第一部分的亮相中 , 张飞对关磊貌似有示弱的一面 , 情绪里有新领导对旧领导害羞和尴尬 。 第二部分的发号施令 , 就像是徒手打在钢板上 , 无奈的情绪里裹着些许诙谐与幽默 。 第三部分的斗嘴和互怼里 , 满满都是师徒和战友情 , 一个突然提速的对话间奏 , 让无数看官沦陷 。 第四部分复仇的怒火激发 , 绵羊秒变斗兽 , 小鸡秒变战神 , 哪怕缺胳膊断腿 , 也要和敌人拼个玉石俱焚 。 人物由静到动 , 由软到刚 , 战斗值呈几何状增长 , 极富层次感 。
提到张译在《金刚川》里的亮点 , 大多人离不开他高光时刻的“缺氧式”咆哮 , 其实那种情绪的爆发 , 对于张译来说没有任何难点 。 相比之下 , 个人更喜欢他对几个过场戏的处理 。 以他几次穿梭于两个炮位的戏为例 , 同样的路线 , 同样的炮坑和玉米地 , 同样的中远景镜头 , 或疾或徐的节奏变化 , 辅以小动作 , 人物的心境和瞬息万变的战场氛围 , 全在不露声色的肢体语言里 。 再以吹哨为例 , 几次或突然 , 或紧急 , 或悲伤 , 或几不成声的哨音 , 不是影片节奏的变速 , 就是情感的导入点 , 处理得非常带感 。
如果有类如“年度十个难忘电影瞬间”的评选 , 我会投给玉米地里缺胳膊断腿的张飞拄着树枝努力转战另一个炮位的身影 , 那是240万英勇无畏的志愿军的缩影 , 是197652位烈士远去的背影 , 同时也是世世代代不屈不挠的中国人仗剑前行的背影 。 这个背影既是具象的也是抽象的 , 既是素描的也是雕像的 , 既是悲情的也是诗歌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