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哈利波特已是庞大的帝国,罗琳真的可能被她创造的世界除名吗?

“你竟敢用我发明的咒语对付我 , 波特?”这段斯内普教授的名言 , 是否真的血淋淋映照在《哈利波特》作者J·K·罗琳的身上?
电影|哈利波特已是庞大的帝国,罗琳真的可能被她创造的世界除名吗?
文章图片

2022年元旦 , HBO max上映了《哈利波特20 周年:重返霍格沃兹》特辑 , 算是去年疫情之下 , 华纳兄弟的代表作──为了《哈利波特》系列电影20周年 , 做出的盛大纪念 。 影片除邀请主要演员重聚回忆拍片种种之外 , 还有《哈利波特》带给他们人生的各种影响 。
然而 , 不仅该预告片没有罗琳的身影 , 正片内也只有引用她过去资料画面 , 这引发不少媒体揣测——“罗琳该不会被自己的作品给除名吧?”
电影|哈利波特已是庞大的帝国,罗琳真的可能被她创造的世界除名吗?
文章图片

“就算是麻瓜都看得出来 , 这绝对跟近年来 , 她对于这系列的明星之间的跨性别论战有关 。 ”不少媒体认为 , 罗琳从2019年因为参与跨性别争议的
“玛雅声援事件”
而触怒了全世界跨性别者及其支持群众 , 就
连饰演哈利波特的丹尼尔.雷德克里夫、饰演赫敏的艾玛.沃特森都公开对罗琳的立场提出驳斥、随后许多周边产品、商业活动也纷纷若有似无地想与罗琳“切割” 。
到底这一切的争议始末到底为何?身为全球最畅销的小说作者 , 罗琳又真的能够“被除名”吗?本周重磅广播 , 除了要来回顾这一系列七部小说、八部电影的作品 , 如何深深影响某一时代的族群 , 还有罗琳的跨性别论战 , 及身为书迷、影迷的转角编辑佳琦、前编辑八号 , 如何看待这些争议 。
哈利波特的魔法:爱与勇气的当代意义
去年虽然是《哈利波特》系列电影的20周年 , 但其原著小说事实上在1997年就已出版 。 对许多书迷而言 , 电影改编虽然未必是每个人心中的最佳版本 , 但不可否认的是 , 小说中的三大主角哈利、赫敏、罗恩 , 通过电影的诠释 , 这三人的形象已深深与小说中的主角相应 。
电影|哈利波特已是庞大的帝国,罗琳真的可能被她创造的世界除名吗?
文章图片

对于不是书迷或影迷的人而言 , 也一定听过一些与哈利波特相关的词汇 , 像是“麻瓜” , 意指没有魔法能力的普通人;剧情中的最大魔王“伏地魔” , 平时不能说出这个名字 , 只能用“那个人”代称 , 这些都成为大多数人都知道的作品典故 , 显见作品的传播极广 。 《哈利波特》光是小说就翻译成75个语言、在200多个国家销售;在电影陆续拍摄上映后 , 更有无数人因为电影而认识这部作品的世界观和剧情魅力 。
《哈利波特》给了这一时代的人许多新的讯息 , 即使是文学作品中常出现老掉牙的“爱与勇气”、“珍贵的友谊”等等 , 都在原著作者J·K·罗琳的笔下 , 赋予了许多新的当代意义 。
乔安娜·罗琳 , 就是大众熟知的J·K·罗琳 , 她出生于1965年7月31日 , 这天也是哈利波特的生日 。 从小 , 罗琳就对文学很感兴趣 , 时常自己写故事 , 在就读大学时 , 她主攻法语和古典学 , 毕业后曾任职国际特赦组织研究员、双语秘书等工作 。
1990年 , 她从曼彻斯特到伦敦误点的火车上 , 似乎看到窗外有个“黑发瘦弱 , 戴着眼镜的小巫师” , 因此产生了写下《哈利波特》的灵感 。 随后因母亲过世 , 对她造成打击 , 与此同时完成书的前三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