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跳河自尽的故事 屈原跳河自尽的原因

屈原是我国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只这一句话,就说出了屈原自杀的原因 。
屈原爱国,爱的是哪个国家,当然是楚国了 。屈原出生于楚国,又与楚王同姓,姓芈 , 为楚国贵族 。楚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南方大国,有它的辉煌时期,春秋时期有春秋五霸之一的楚庄王,战国时期有很会治国的楚共王 。楚国地盘很大 , 在各国诸侯中一直是大国强国,后来又吞并了吴、越,可以说在战国初期,楚国还是很有前途的国家 。对于自己的母国 , 又是自己的宗亲做国王,从幼小的心灵里,屈原都听过楚国以往的辉煌,为之骄傲,为之自豪,从小估计就立下了为楚国强盛而奋斗的宏大志向 。屈原不同于其他士子 。在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相对很自由活跃的时期,有才能的士子 , 社会地位很高 , 各国竞相争取人才 。士子如果在一国不得志,就可以去他国发展,可以去齐,去赵、去燕,去魏,去秦等等国家,颇有点儿此处不留爷 , 自有留爷处的滋味 。如卫国人商秧,去魏国不行,就去了秦国 , 商秧变法,让他功成名就;再如孔子,周游列国 , 希望有国君能接纳他,让他实现克己复礼的梦想;又比如乐毅,先在赵国发展,后来看到燕王招贤,就投靠了燕国,联合五国之兵伐齐,攻下齐国七十余城 , 成了战国时期的名将 。屈原与这些人相比 , 有一个根本的不同点,那就是这些人出身或弱国小国,或不与国君同姓,对国家家族的认识并没有那么强烈,只要自己能功成名就,去哪个国家发展都可以 。因此著名军事家吴起,出身鲁国,为了得到齐国重用,杀妻求将,为后人不耻,因在齐国得不到重用 , 就去了魏国,为战国初期魏国称霸诸侯,占领河西之地,压制秦国百年,立下了大功 , 但后来受魏国贵族排挤 , 只好又跑去了楚国,为楚国效力,最终死在了楚国 。屈原深爱自己的祖国,只想为楚国强盛尽力,因此他从不离国去他国发展自己 。屈原长大以后 , 正是楚怀王时期,因为自己的才华学识,初始很受楚怀王的赏识,又是楚王宗亲,因此很得楚怀王重用,先后做了左徒、三闾大夫、以及内政外交方面的官职 , 经常内为楚国治法理政,外出使联合他国共同抗秦 。屈原博闻强记,很会外交辞令,因此无论是出使他国还是接待外国使者,都做得很好 , 改善了与各诸侯国的关系 。古人云:“女无美恶,入宫见妒;士无贤不肖,入朝见嫉 。”屈原得宠楚王,自然招致了楚国朝臣的嫉贤妒能 , 他们无论是在楚王前还是在私下,都诋毁屈原,最终三人成虎,楚怀王疏远了屈原 。屈原即使被疏远 , 仍心系怀王,操心国事,无奈怀王受人蒙蔽太深,不听屈原忠言 , 终被囚秦国而死,后来楚顷襄王继位,重用弟弟令尹子兰,而子兰最恼恨屈原 , 因此屈原被流放南方 。
在流放途中,屈原仍眷顾楚王,为楚国安危担心,一路上还不断为楚王写信,表达心迹 。但始终得不到楚王的谅解 。在这种忍辱含冤中,楚原写下了大量优美的诗歌,如《离骚》、《九歌》、《天问》等,形成了古诗词《楚辞》的主干 。一天屈原来到汨罗江边,被发行吟泽畔 。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一渔父认出了他,就问他怎么到了如此地步?屈原说:“举世混浊而我独清 , 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说:“我听说聪明贤哲的人,不受事物的拘泥而能随俗变化 。世上都是混浊的 , 你为什么不随波逐流推波助澜呢?众人都醉生梦死,你为什么不随其将那酒糟薄酒也都吃下?为什么要保持自己的高尚品德,而遭到流放呢?"屈原说:“我听说过这样的话:刚洗过头的人,一定要弹去帽上的灰尘;刚洗过澡的人一定要抖下衣服上的尘土 。高洁的人谁又愿意让自己高洁的人格蒙受世俗的玷污呢?我宁愿投身长流的江水,葬身鱼腹,又怎能让高贵纯洁的人品受到世间的污秽玷辱呢!”于是他就写了一篇《怀沙赋》,抱石头投汨罗江而死 。后人感屈原忠君爱国之心 , 将他死日每年的五月初五日定为端午节,以记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屈原死而有知,也当有所安慰了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