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简确定2300岁周文王遗言首曝光

昨天,清华大学公布了“清华简”首批被释读的篇章 。首次公布的两篇文章,一篇是周文王对武王说的遗言,另一篇是武王宴请伐耆国归来的周公等人的乐诗 。这两篇文章都是首次面世,对中国历史研究有重大意义 。“清华简”已2300岁去年10月23日本报曾报道,由清华大学校友捐赠的2000多枚战国竹简入藏清华,其中包含已失传的上古《尚书》篇章,具有重要研究价值 。昨天上午 , 清华大学又公布了对战国竹简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受清华大学委托,北京大学加速器质谱实验室、第四纪年代测定实验室对清华简无字残片样品做了AMS碳14年代测定,经树轮校正的数据是:公元前305±30年,即相当战国中期偏晚 , 与由古文字学观察的结果一致 。发现周文王遗言经过几个月来精心的清理保护、初步释读及研究工作,最终确定这批“清华简”共为2388枚;目前在清华简发现的一些内容珍秘,在历史上久已失传 。其中,整理出来的第一篇简书为《保训》 。《保训》全篇共11支简 , 每支22-24个字,其中第2支简上半残失 。这些简有一个特点,简的长度只有28.5厘米,字体也有点特别,所以引起了研究人员注意,成为第一篇被释读的文章 。这篇文章记载了周文王临终对其子武王的遗言 , 里面讲到尧舜和商朝祖先上甲微的传说,过去没人知道 。文王想用这些史事给太子灌输一个思想观念??“中”,也就是后来说的中道,说明《保训》的思想与之后的儒学有共通之处 。首次发现武王乐诗据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主任李学勤教授介绍,耆国在商朝时是一个离商都朝歌不远的小国 。在宋朝前,人们一直认为是周文王时代伐耆,宋朝之后对这个问题出现争论,有了武王伐耆之说 。一直以来这两种说法谁都没有获得充分证据 。经释读“清华简”上一篇周武王时的乐诗,为“武王伐耆说”找到了证据 。简上记载了周武王8年 , 征伐耆国得胜回到周都,在文王宗庙举行“饮至”典礼,有武王、周公、毕公、召公、辛甲、作册逸、师尚父等人,典礼中饮酒赋诗 , 作者已知有武王和周公 。李学勤表示,这些竹简既有历史价值,又有文学意义,特别是秦代以后,乐诗已经全部亡佚,这一发现更显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