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哪里来?”不只是一个哲学问题 , 也是考古学家关注的焦点 。 15年来 , 刘锁强一直在岭南大地上寻找这个问题的答案 。 随着郁南磨刀山遗址、英德青塘遗址的陆续发现 , 岭南先民的神秘面纱正在逐渐被揭开 。
本文图片
“踏遍青山、究览万古 , 每天都可能因为意外的小发现而惊喜不已 , 拼起一块破碎的陶片都会让我们欣喜若狂 。 这种纯粹的情怀与快乐 , 是考古最大的魅力 。 ”刘锁强如此总结他的考古生涯 。
足迹遍布岭南
2007年 , 刘锁强从北京大学考古专业毕业 , 随即投身广东的考古文博事业 。 从五岭南麓到南海之滨 , 18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 , 他参与调查发现的古代遗址数以百计 。
本文图片
△工作中的刘锁强
有人称他是“考古锦鲤” , 因为这位“70后”考古学家凭借郁南磨刀山遗址和英德青塘遗址 , 获得了2014、2018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 正在进行发掘的英德岩山寨遗址也入选了国家文物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成果 。 而熟悉他的人都知道 , 考古靠的不是运气 , 更多的是扎实的工作 , 还要耐得住寂寞 。
磨刀山遗址的发现过程异常曲折 。 刚刚加入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时 , 刘锁强注意到 , 寻找最早的“广东人”是几代广东考古人上下求索的“世纪难题” 。 好奇的他前往广东各地开展旧石器考古调查 。
“邻近的广西、湖南都曾发现旧石器时代早期遗址 , 大多分布在河流两岸 。 ”经过梳理 , 他猜测 , 岭南先民或许会沿着西江顺流而下 , 随之他将目标锁定在粤西的南江盆地 , 拉网式地对每一寸土地进行仔细筛查 。
本文图片
△刘锁强在磨刀山遗址
然而一个月过去 , 不仅毫无进展 , 还碰上阴雨连绵的天气 , 刘锁强和队员们压力倍增 。 他们咬紧牙关坚持摸索 , 直到年底 , 在一个小村的山顶上 , 考古队终于发现了20多件石器 , 随后又在南江盆地陆续发现了包括磨刀山遗址在内的60多处旧石器遗址 , 出土了300余件旧石器早期的文化遗物 。
经过发掘研究 , 郁南磨刀山遗址成为广东目前确认年代最早的人类文化遗存 , 不仅填补了广东旧石器时代早期文化的空白 , 还将本地区最早有人类活动的历史由距今13万年左右大幅提前至数十万年前 , 改写了“马坝人是广东最早人类”的历史 。
这让刘锁强和团队倍感兴奋 , 在多方的推动下 , 磨刀山遗址公园项目已经提上日程 , 或将成为广东首个旧石器时代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
干考古需要情怀
“吃不了苦 , 考不了古”是考古业内流传多年的一句名言 。 田野考古需要长期在野外作业 , 行走田野、翻山越岭是考古队员的工作常态 , 日晒雨淋、蛇虫叮咬更是家常便饭 。
【|广东田野考古有多牛?听这位资深专家揭秘考古故事】在刘锁强看来 , 用“风餐露宿、青灯黄卷”来形容考古工作毫不夸张 。 刚入行时 , 社会对于考古的关注度远不如现在 , 不仅作业条件差 , 经费紧缺 , 还常常面临公众的误解和阻挠 。
本文图片
△刘锁强在青塘遗址
他清楚记得 , 当时整个考古所只有30个人 , 做业务的不到10人 , 一年下来有300多天都要在野外跑 , 大多时候都在粤东西北驻扎 。 有些偏远的地方卫生条件差 , 吃饭的地方桌椅黑乎乎一片 , 因为肠胃不好 , 原本不爱吃蒜的刘锁强只好强迫自己多吃生蒜 , 以期达到杀菌的作用 。
- |入海寻宝的他,见证了广东水下考古的“发展史”
- |真实的盗墓高手,看不起考古专家,他曾说:洛阳铲上不了台面
- 考古|龙门石窟唐代香山寺遗址考古发掘工作取得重要成果
- 瓷器|村民菜园子挖出瓷器,考古队赶到后:单单国宝就出土100多件
- |采矿炸出13万立方米山洞,发现100多具尸骨,考古队被吓得暴走
- |水下考古与中国行动:“龙宫”淘宝,找回失落的世界
- 银环蛇|广东一男子夜钓打瞌睡,银环蛇趴在他脚边睡着了,网友:与死神擦肩
- |村民追野兽,却摸出一件2000年“上古神兽”,考古专家连连称赞
- |村民挖坟却挖出“黑洞”,文物贩:出50万,他却主动上报考古队
- |湖北挖出西汉古墓,将考古队吓一跳,墓里出土活物“千年乌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