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清华”推出《清华·访谈录》,打造数字人文课堂( 三 )


第二个专辑就是全网首次发布的“人文清华”访谈完整版《清华·访谈录》 , 第一季首先推出六位学者访谈 , 之后还会有第二季、第三季 。 这是一个全新品类 , 也是所有视频节目中内容最丰富 , 时间最长的一种 。
“让人文之光持续闪亮”
清华有如此众多的优秀学者 , 如同一个丰富的思想宝藏 , 同时 , 每一位学者对社会的关切 , 对学问的执著也令人深深感动 。 在《清华·访谈录》中 , 我们希望呈现更丰富更深刻的内容 , 也希望观众跟我们一样 , 不仅获得知识 , 而且被打动、被照亮 。
我们采访的大部分学者是伴随中国改革开放进程成长的知识分子 , 访谈录将完整呈现他们的人生经历 。 跟今天的青年人一样 , 他们也颓过 , 国际关系学专家阎学通教授 , 兵团九年锻造出铮铮铁骨 , 留学时却为考试流泪;白重恩教授 , 著名经济学家 , 数学+经济学博士 , 高中英语也得过8分;北京冬奥会上名扬天下的“雪如意”设计者张利教授 , 初出茅庐时也有过败笔 , 至今说起依然汗颜 。 然而 , 正是那一次败笔 , 以及及时的自我警醒和后来的持续反思 , 才成就了今日作为国家滑雪中心和首钢大跳台设计者的张利 。
这些故事会让年轻的观众看到 , 他们眼中的“大神”是从哪里出发的 , 又是如何一步步从青铜炼成王者 。
|“人文清华”推出《清华·访谈录》,打造数字人文课堂
本文图片

访谈录将会呈现学者们学术积累和学术思想形成的过程 。 比如吴国盛教授认为中国古代没有科学 , 这个观点引起了很多争论 。 他为什么会这么说 , 要了解他的学术背景 , 他的理论脉络 , 才能知其所以然 。 比如阎学通老师常常能对国际关系做出准确预测 , 这背后的理论支撑又是什么 。 每位学者都有他们下过苦功夫的领域 , 这往往就是他们的观点的学理基础 。
通过长篇访谈 , 我们可以对学者有更全面的了解 。 白重恩老师曾被《人民日报》称为“被骂也被赞的经济学家” , 其实他被骂的观点和被赞的观点 , 都基于同样的初衷 , 是同一棵树的两支分叉 。
|“人文清华”推出《清华·访谈录》,打造数字人文课堂
本文图片

在访谈中 , 我们也会看到学者在各个历史时期的重要贡献 , 他们与中国社会相生相长的互动关系 。 江小涓老师在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 , 基于大量调查研究 , 在放开对民企限制、外企进入中国、中国加入WTO等重要节点上 , 提出了前瞻性的观点 。 法学家张明楷教授读大学时 ,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还没有颁布 , 从学习刑法到解释刑法、参与一部又一部刑法修正案制定 , 他的成长过程 , 步步都联系着中国法制建设的进程 。 可以说每一位学者的人生与学术经历 , 都是一部个人史 , 一个中国社会发展进程的生动切面 。
在访谈中 , 我会向每位学者请教各个学科的基本问题 , 学习以不同的学科框架来看世界 。 当然 , 了解一个学科需要漫长的学习过程 , 但是如果能够透过每个学者的视角 , 去了解各个学科认识世界的不同维度 , 和其中相通的对人类共同价值的追求 , 也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信息茧房 , 获得更大视域 , 让世界在我们面前开阔起来 。
|“人文清华”推出《清华·访谈录》,打造数字人文课堂
本文图片

到目前为止 , “人文清华”举办了34场演讲 , 我也与三十多位教授进行了深入交流 , 几乎每一次 , 都有一种被照亮的感觉 。 每一位知识分子 , 皓首穷经 , 终其一生 , 究竟在追寻什么 , 他们的专注和执着 , 他们深深的思虑 , 令人动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