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兹特克文明其实毁于当地病毒

【阿兹特克文明其实毁于当地病毒】1520年6月30日夜,西班牙人科特斯和手下在入侵阿兹特克时惨遭失败 。在这个夜晚,被阿兹特克人杀死的西班牙殖民军中,有一名感染天花的黑人士兵 。于是,天花开始在阿兹特克人中间流行,大批阿兹特克人身亡 。此后,这里又爆发了几次大瘟疫,到了16世纪末,原本有2200万人口的阿兹特克帝国,只剩下200万人 。于是,数百年来,人们一直认为,是西方国家的殖民军击败、奴役了阿兹特克人 , 并用身上携带的微生物对阿兹特克人进行了“大屠杀” 。

阿兹特克文明其实毁于当地病毒

文章插图
阿兹特克文明然而最近 , 墨西哥流行病学家罗德弗·索托经过查阅大量史料,提出过去关于天花毁灭阿兹特克文明的论断存在巨大漏洞 。资料显示 , 阿兹特克人在科特斯入侵之前就已经对天花有所认识了 , 他们称它为“Zahuatl” 。1520年和1531年的两次瘟疫大爆发,都是典型的天花症状 。1545和1576年,又爆发了两次大瘟疫,但这两次瘟疫却和以前的完全不同,阿兹特克人因此给它起了另外一个名字“Cocolitzli” 。罗德弗·索托认为,引发“Cocolitzli”和“Zahuatl”的应该不是同一种病毒 。因为,如果这几次瘟疫同是由天花病毒引起的 , 那么在前几次瘟疫中幸存下来的人应该具有免疫力,但一些幸存者在后来的瘟疫中也没有幸免 。这说明,造成阿兹特克人大量死亡的,除了天花病毒,还有另外一种病毒 。那么,这种病毒也是由西班牙人带过来的吗?索托找到了一个名叫弗朗西斯科·赫尔南德斯的人写的医书手稿 。据手稿记载,当时染病的人表现出的症状显然不是天花 。索托认为,这可能是另外一种烈性传染病──出血热 。而且,如果“Cocolitzli”真是由出血热病毒引起的,那这种病毒就不太可能是由西班牙人从欧洲带来的,因为出血热病毒不太容易在人与人之间直接传播 。索托认为,引发“Cocolitzli”瘟疫的病毒很可能来自墨西哥当地 。经过研究,索托发现,“Cocolitzli”从未在干旱时期爆发 , 却在连续几年干旱后的雨季爆发 。换而言之 , 降雨带来了瘟疫 。根据有关科研部门提供的信息显示,在16世纪中期,阿兹特克帝国遭受了500年一遇的严重旱灾 。整个干旱期间,仅有的两个多雨年份就是1545年和1576年,即“Cocolitzli”大爆发的年份 。据此,索托推断说,引起“Cocolitzli”的出血热病毒最初只是藏匿在动物宿主体内,如老鼠和蝙蝠 。干旱时期,为了争夺水源,这些小动物相互撕咬 , 使病毒通过血液在它们当中传播 。雨季来临时,蝙蝠和老鼠迅速繁殖,栖息地也快速扩大,它们身上携带的出血热病毒也藉由粪便和尿液四处扩散,传染给下地劳作的阿兹特克人 。由于当时阿兹特克人处于被奴役的地位,故住所附近污秽不堪,鼠类横生,极易染病 。而西班牙人则是上层阶级,生活条件非常好,因此一般不会染病 。所以,索托的发现证明 , 真正让阿兹特克人遭受灭顶之灾的 , 是由当地病毒引发的“Cocolitzli”瘟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