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考古发现:商代前期曾发生过7级地震

南水北调引来的丹江之水在河南荥阳薛村通过地下隧道穿过滔滔黄河,直奔北京 。当人们惊叹于这一伟大工程时,一项最新披露的考古发现及其研究成果却鲜为人知:在公元前1500年至前1260年之间的商代前期,穿黄隧道入口的邙山南麓曾发生过7级左右的强烈地震 。
【南水北调考古发现:商代前期曾发生过7级地震】“这一研究成果揭示的古代地震遗迹迹象清楚,年代确凿,填补了我国夏商周三代古地震记录的空白,也为我国古地震的发现和定年开辟了一个新的途径 。”北京大学教授夏正楷说 。
我国属于地震多发国家之一,古地震文字记录开始于公元前843年 。在此之前的地震由于其记录文献成书年代较晚,且语焉不详,可靠性一直受到质疑 。
在这个名为薛村遗址的抢救性考古发掘项目中,一些奇怪的遗迹现象引起考古人员重视 。现代地层或商代地层以下,时常发现长短宽窄不一的地裂缝 , 以及被裂缝错断的灰坑、水井等文化遗迹 。
这是一次古代地震吗?发生在什么年代?多大震级?为寻找真相,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与北京大学联合进行了古地震专项调查研究 。
一个被埋藏的古地震现场被揭示出来:在2万平方米的发掘区内,发现两道平行的地面下陷形成的小型地堑 , 最宽20多米,东西向延伸500多米 , 地堑陷落幅度为2至3米 。地堑边缘,发现4道大型地裂缝,宽20到100厘米 , 沿大裂缝周围又发育众多小裂缝,它们彼此相交,形成之字形或X形交叉网格 。
遗址区有夏商时代遗留下来的大量文化遗迹 , 如房址、灰坑、水井、墓葬等,受地震影响,文化遗迹的错动较普遍 。
一些灰坑沿裂缝裂开,有的沿裂缝发生右旋水平错动2至10厘米,有的则垂直错动2至5厘米 。一眼古水井被一条地裂缝切穿、右旋,致使水井北侧西移、南侧东移 , 平推距离约10厘米 。
奇特的“人骨错位”现象也被发现:在1号地堑南侧的大型地裂缝中,考古学家发掘出一具只有躯干的人类残骸,其带有盆骨的下肢骨残骸却在高此1.5米处的裂缝北壁外土坑中被发现 。
主持此项发掘的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楚小龙副研究员推断说,地震发生之时,张开的地裂缝破坏原来埋藏人骨的灰坑,原来完整的人类尸骨被分离,其躯干坠入地裂缝之中 , 下肢骨却还保留在裂缝之外的灰坑中 。
根据测得的地表破裂数据 , 采取适当的震级计算公式,学者们计算出薛村古地震是以正断层错动为主的同震运动,震级大致在6.8至7.1级之间 。
古地震的年代确定,是一个相对棘手的难题 。但由于薛村地震遗迹与人类生活遗址共存,为古地震年代的确定,提供了可靠的考古年代学证据 。遗址区大量商代灰坑中取样所做碳十四年代测定结果在公元前1500-前1260年之间,与考古地层学理论得出的年代结论基本一致,因此这次古代地震的年代被确定为商代前期 。
围绕着地裂缝和地表下陷部分,考古发现了许多埋藏着整牛、整猪、整羊以及非正常死亡人骨的灰坑 。考古学家推断,这表明地震之后先民们进行了一系列祭祀活动,以消除内心对地震不良后果的恐惧,或向神灵告慰谢罪或祈祷平安 。
“这次古地震发生于我国华夏文明发祥地,距商代都城郑州商城不足40公里,又恰恰发生在商代中国早期国家形成阶段,它可能对中原地区商文明的发展和当时人们的心理产生过重大影响 。”楚小龙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