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方面 , 陕西考古博物馆也是连通公众和考古文保工作的桥梁 。 在为文物保护专门开设的展厅中 , 根据保护对象的不同质地 , 分为七个展陈单元 , 展示了陶器、青铜器、壁画、纺织品和漆器的修复、保护与研究 。 除此之外 , 还集中展示科技考古、动物考古、考古信息提取等技术手段在陕西考古领域的应用 。
本文图片
在陕西考古博物馆中首次亮相的蒲城元代壁画墓 。
【文物|“地下文物看陕西”陕西早就该有一座考古博物馆了】除了直观展示精美文物 , 博物馆也将文物保护的最新成果、方法和理念 , 讲述给了每一位参观者 。 尤其被称为“西周第一豪车”的贺家庄车马坑遗存 , 和首次亮相的蒲城元代壁画墓 , 被直接打包搬入了博物馆的展厅 , 让观众能近距离“沉浸式”感受“考古环境” , 十分“硬核” 。
从某种意义上讲 , 陕西考古博物馆就像一本包藏着文化脉络的“立体书” , 它所搭建的两座桥梁 , 让公众有机会成为了考古学的“入门弟子”——翻一翻书 , 赏心悦目 , 再次品读 , 受益无穷 。
本文图片
考古学向上可追溯到古时的“金石学” 。 公元1092年 , 金石学家、京兆蓝田(今陕西蓝田)人吕大临为“探其制作之源 , 以补经传之阙亡 , 正诸儒之谬误” , 编著《考古图》一书 , 书中收录古器物200余件 , 他逐器描摹样式 , 记录古器物尺寸 , 登记其容量、重量等信息 。
吕大临的著录方式与现代博物馆和考古学中的文物信息登记有异曲同工之处 , 而今 , 距离吕大临编著《考古图》已过去930年 , 陕西考古博物馆落成 , 其也为考古先师吕大临专门铺设了版块——第一部分“考古历程” , 就像一本书的“前言”一样 。
陕西考古博物馆这本“立体书”能使考古知识不再典藏在象牙塔中 , 拉近与公众的距离 , 于传习文史 , 发扬民族文化大有裨益 。
本文图片
陕西考古博物馆展出文物 。
但如今 , 考古学界仍然有许多“瓶颈”亟待突破 , 专业人才的缺乏 , 文化传承与宣传困难重重……要解决难题 , 保护更多历史遗存 , 更进一步发扬民族文化 , 就要依靠未来文史考古学的新鲜力量 。 考古博物馆的建设加大了对考古工作的宣传力度 , 发挥了十分重要的“造血”作用 。
于陕西的文化强省发展战略而言 , 陕西考古博物馆的建成 , 也将为传承考古文化和历史文化 , 发展和传承中华文化作出积极贡献 , 谱写新时代陕西考古发展事业的“前言” 。
本文图片
陕西考古博物馆展出的“西周第一豪车”贺家庄车马坑遗存 。
为实现文物事业全方位高质量发展 , 陕西省在“十四五”文物事业发展规划中明确 , 到2025年 , 基本建立主体多元、结构优化、特色鲜明、富有活力的博物馆体系 。 而在2022年 , 陕西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 , 大力发展文化事业 , 支持文艺精品创作 , 加快重点文化工程建设进度 , 深入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 , 做好大遗址保护与利用 , 努力让文物走出历史尘封、焕发新生 , 让文化在传承中创造价值、赋能发展 。
研究与展览并行的陕西考古博物馆建成 , 会成为陕西的一张崭新“金名片” , 这正是陕西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 让文物走出历史尘封、焕发新生的重要体现 , 同时 , 这也是提升陕西省在国际上的文化知名度 , 成就“考古外交”的重要方式 。
- |“滇陶溯源—云南?中国 国际陶艺邀请展”在昆开幕
- |达尔文逝世140周年|“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如何影响了近代中国社会?
- |识人术“真断掌招富来财,假断掌人穷家败”,准吗?断掌有真假吗
- |常德初选出171件拟征集革命军事文物
- 文学|老爸的“凡尔赛体”
- 谷雨|新华全媒+|谷雨:品茗“吃春”好时候 人间芳菲已向暖
- 反向背调|00后毕业生反客为主,“反向背调”雇主,获得网友的一致赞成
- 蚁群|访《蚁群》作者汤问棘:“超稳定”与“混乱”
- 饵料|造成饵料烧手的三个“罪魁祸首”,多数钓鱼人不注意,建议慎用
- 温州|灵活就业人员有个温暖的“驿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