铺垫|阎鹤祥露怯,抛梗无法取代传统,马三立一段相声用八层铺垫

4月18日凤凰网文化频道发布了一篇阎鹤祥专访 , 多数问题都是老生常谈没有实际意义 , 估计阎鹤祥也会觉得没劲 。
不过 , 在这次专访最后 , 采访人员终于抛出了一个很有现实意义的问题:“听相声 , 故事中的反复铺垫对于最后抖包袱特别重要 , 但现在的观众好像不能接受这种延时的快乐了” 。
阎鹤祥说:相声这个行业铺垫多 , 局限于当年观众的认知和文化水平 , 你得把所有东西全都说清楚最后的包袱观众才能明白 , 现在的观众不用铺垫 , 他们是带着基础认知进剧场听这些东西的 , 所以我们在抛梗的时候不用铺垫 , 我一说观众就懂 。
虽然笔者一向挺欣赏阎鹤祥在相声认知上难得的清醒 , 尤其在他们那个单位里颇有一种“出淤泥而不染”的感觉 , 但在这个问题上 , 他还是露怯了 。
优秀的相声 , 绝不是不用铺垫的抛梗 , 合理、细致、精彩的铺垫是相声区别于笑话、脱口秀的重要标志 , 抛梗无法取代相声的传统技艺 。
相声是否需要铺垫和观众的素质没有实质性的关联 , 而且 , 越是欣赏水平高的观众越会欣赏优秀的铺垫 , 恰恰是欣赏水平不高的观众才会去追求没有铺垫的简单抛梗 。
铺垫对于相声有多重要 , 在这里举两个例子 , 一个是单口相声的故事性铺垫 , 另一个是小段子的技巧性铺垫 。
马三立的单口相声《家传秘方》 , 整段相声只有一个包袱 , 也就是最后的“挠挠” , 但马三立至少用了八层铺垫来抖这个包袱 。
第一层铺垫 , 开头谈礼仪 , 从自己上台为什么给观众鞠躬谈起 , 谈到了商店做生意时对顾客要讲礼貌 。
从上台鞠躬开始往“买东西”上靠 。
第二层铺垫 , 点题 , 做生意不管态度有多好 , 必须要货真价实 。
往故事主题“骗人”拉近了一步 。
第三层铺垫 , 讲一些卖东西骗人的常识 , 有固定经营场所的生意人一般不骗人 , 那些游街串巷做生意的人骗人概率比较高 。
给最后的故事埋下一个伏笔 , 那个骗人的小伙子就是游街串巷的 。
第四层铺垫 , 举一些骗人的例子 , 买便宜的香油 , 结果底下一半是茶水 , 一个颜色嘛 。 买松花蛋 , 结果是土豆糊上泥 , 买家去当下酒菜 , 喝着酒啃土豆 。
这层铺垫不仅给观众做了一些引人入胜且有现实意义的科普 , 还将观众的注意力吸引过来 , 建立起一个故事氛围 。
第五层铺垫 , 讲马三立自己被人骗的例子 , 在海河广场遛弯时碰上卖蛋糕的 , 玻璃盒子罩着的蛋糕 , 看着很好吃 , 还特别便宜 。 马三立掏钱买了两块 , 结果蛋糕从玻璃盒子里拿出来才二分钱大小(参考某夕夕) , 原来那玻璃盒子是个放大镜 。
这个铺垫有两层作用 , 一个是给观众“热身” , 让他们慢慢进入状态 , 类似于相声演出时的“倒二” , 带动观众情绪 。 另一个作用是把自己代入故事 , 拉近观众距离 , 让故事显得可信度更高 。
第六层铺垫 , 讲马三立表弟的故事 , 表弟是一个聪明人 , 特别机灵 , 经常劝马三立小心上当 , 还举例子 , 火车站卖人参的别买 , 那都是香菜根 , 汽车站卖金戒指的别买 , 那都是铜圈儿 。
这个表弟没别的爱好 , 就喜欢去澡堂子洗热水澡 , 因为他身上有皮肤病 , 经常刺痒 , 烫一烫舒服 。
这个铺垫很重要 , 一方面强调了表弟是聪明人 , 证明他很难被骗 。 另一方面强调表弟有身上刺痒的毛病 , 对治皮肤病的药有特殊需求 。
第七层铺垫 , 表弟遇到卖药的小伙子 , 这个小伙子手里拿着大纸盒子 , 里面是家传秘方专治皮肤病的药 , 尤其是治疗火疖子和刺痒特别灵 , 还便宜 , 五毛一份 , 药效不灵可以退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