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剧|喜剧综艺现状尴尬:单靠“腕儿”和“套路”行不通?

喜剧综艺单靠“腕儿”“套路”是行不通的
【观者有心】
在紧张忙碌的日子里 , 喜剧早已成为一种生活刚需 , 而开怀大笑则成了生活必需品 。 正因为如此 , 每年春晚舞台上的小品都备受期待 , 而各类喜剧综艺也常常吊足了观众胃口 。 2021年一大批喜剧综艺相继收官 , 2022年又一批喜剧综艺接档上线 。 对一些喜剧节目 , 观众评价褒贬不一 。 什么样的喜剧能让人开怀大笑 , 什么样的喜剧能让人笑中带泪陷入思考 , 什么样的喜剧值得反复观看 , 也许并没有标准答案 , 但是可以确定的是喜剧综艺单靠演员“腕儿大”是行不通的 , 靠抄袭模仿玩低级套路更是行不通的 。
观众有多需要喜剧?过去 , 观众期待春晚 , 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春晚有小品 。 而且每年过完春节 , 各大电视台循环播放最多的也必然是春晚语言类节目 , 其中既有当年的新节目 , 也有往年的老节目 , 许多系列节目更是连续播出 。 随着喜剧综艺的横空出世 , 观众对喜剧的热情有增无减 。 喜剧综艺的涌现甚至掀起了大众看小品、听相声、关注喜剧模式的新高潮 , 许多喜剧段子成为网络爆梗 , 一批喜剧演员走进大众视野 。
然而 , 综艺的消耗能力在各类型节目中都是显而易见的 。 初期 , 喜剧综艺争奇斗艳 , 无论是演员还是节目都有一定的新鲜度 , 持续输出的优秀作品更是让人大饱眼福 。 但是随着各大卫视、商业网站等争相角逐喜剧领域 , 赶着热潮分一杯羹 , 各种问题也迅速暴露 。 较为明显的问题包括 , 一些演员忙于“串场” , 在多个综艺节目上“刷脸” , 旧故事来回说 , 老段子反复演 , 审美疲劳很快体现在观众的观赏体验上;虽然有一些演员希望认真对待每一个竞技场 , 力求持续创作出好作品 , 但是综艺的快节奏早晚会把灵感榨干 , 最终黔驴技穷 , 无奈陷入吃老本的恶性循环;相比于演员吃老本 , 更可怕的是“偷吃”别人的老本 , 模仿、抄袭、套路化最终会消耗喜剧的未来 。
大概在2015年至2020年的几年间 , 喜剧综艺经历了群雄争霸与迭代升级 , 小品、相声、脱口秀、情景喜剧等你方唱罢我登场 , 极大满足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 但是到了后期 , 喜剧综艺整体发展也逐渐显出疲态 。 尽管如此 , 只要观众需要喜剧 , 就会有人前赴后继地抢占市场 。 就在2021年前后 , 我们所熟悉的几大喜剧团体也开始试水喜剧综艺 , 相继推出了团综 。 因为前期积累的观众基础 , 未播先火也是意料之内 。 客观来说 , 这些团综将专业性与娱乐性相结合进行探索尝试 , 的确贡献了不少包袱与笑点 , 但是这与观众的期待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 究其原因 , 观众对一些娱乐至上的游戏模式甚至是恶搞模式已经审美疲劳 , 纯靠挠痒痒式的嘻嘻哈哈已经无法满足观众的期待 。 本质上来说 , 这些团综依托部分演员的流量积累 , 套用综艺模式 , 照搬游戏套路 , 走的仍是流量变现的老路 , 结果也是不尽如人意 。
近几年 , 我们会蓦然发现 , 有些人把喜剧之路走窄了 。 比如“喜头悲尾”式节目的泛滥 , 越来越多的作品刻意煽情 , 为了升华主题生硬地营造悲情结尾 。 一些曾经红极一时的喜剧综艺也因“喜头悲尾”的愈演愈烈被观众放弃 。 原因何在?正像很多喜剧人常说的 , 让人哭比让人笑容易多了 。 喜剧综艺节奏快 , 喜剧人因为“时间紧张”而选择捷径 , “喜头悲尾”的套路化剧本被迫成为首选 。 这种方式不仅是在自我消耗 , 同时也在不断消耗着老一辈喜剧人依靠经典作品积累下的观众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