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豆瓣9.0,打工人的噩梦( 三 )


记忆|豆瓣9.0,打工人的噩梦
文章图片

▲赫莉 , 在《人生切割术》里更像是一个出生婴儿般的角色
而且 , 提交的辞职报告也被驳回 。 赫莉得到的惩罚是:被带去“员工休息室”读忏悔词 , 读几百上千遍 , 直到心率监测恢复平静为止 。
多次离职被拒绝后 , 赫莉忍无可忍 , 冲到BOSS办公室 , 用切下自己手指为威胁 , 要求录下视频 , 带给生活人格的自己 。
没想到 , 生活中的赫莉看到工作中的赫莉带来的视频后 , 竟然坚定拒绝辞职 , 还对工作人格的自己说:“你不是人 , 我才是人 。 ”
记忆|豆瓣9.0,打工人的噩梦
文章图片

▲生活中的赫莉看到工作中的赫莉带来的视频后 , 竟然坚定拒绝辞职
显然 , 工作中的赫莉不仅被上司物化了 , 也被生活中的自己物化了 , 就像现代社会里最初由资本与外界带来的人格剥削 , 逐渐演变成了自我剥削与奴役 , 近年来流行的内卷 , 就与之有几分相似 。
即便现实中你每天咒骂“上班”这件事一百次 , 但在《人生切割术》里 , 工作带来的恐怖指数 , 永远在你意想不到的前方陡然加码 。
02
规训与自我规训
2013年 , 英国Galactic Cafe公司推出了一款游戏《史丹利的寓言》 , 与该剧设定很有几分相像 。
主人公史丹利是一个每天按部就班的上班族 , 工作就是坐在自己编号的房间里面等待指令按下按钮而已 , 像一台机械重复终日 。 实际上 , 他一直活在一个虚拟网络中 , 公司家里 , 两点一线 , 思维被某种神秘系统严密操控着 。
记忆|豆瓣9.0,打工人的噩梦
文章图片

▲游戏《史丹利的寓言》 , 主人公史丹利是一个每天按部就班的上班族
《人生切割术》和该游戏的设定颇有相似 。
事实上 , 从观影体验角度看 , 《人生切割术》也的确像在玩一部游戏 。
Apple TV出品 , 具有浓烈的极简审美风格 , 洁白的、一尘不染的办公大楼 , 表情僵硬如建模的人物 , 台词对白机械化 , 大量对称构图的空间分割 , 很多仿佛虚拟动画 , 充满着浓烈的工业科技风 。
不过 , 如果是游戏 , 就需要晋级 , 否则就成了连环套 , 永远走不出去 , 也失去了探索的意义 。
生活中的马克遇到了自称其前同事的蓓蒂 , 通过后者的透露 , 马克开始意识到这份工作的不对劲 。
从“被操控” , 到“意识到自己被操控” , 这份意识层面的转换非常重要 , 它意味着剧情开始从科技假设与惊悚向 , 转移到对人的存在本身的探讨 。
记忆|豆瓣9.0,打工人的噩梦
文章图片

▲剧照
以基尔为首的伊根家族 , 其真实面目开始一点点剥露:实际上 , 所谓的“切割技术”只是个幌子 , 工作中的自己 , 不是由真实的自己“切割”出来的 , 而是一个在被剥夺了记忆、思辨能力后 , 由某种特殊技术凭空“改造”出来的纸片人 。
说是人 , 但他们是无根的浮萍 , 没有生活的记忆 , 没有工作之外的与外界接触和感知 , 更没有独立的自我意识 。
公司成为一个与外界割裂的人类实验室 。 员工感受不到自己工作的枯燥性 , 他们像幼儿班的孩子那样 , 接受者廉价无聊的小奖品 , 然后继续勤奋工作 。 工作就是他们生命的全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