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不要被片名耽误了,《邓小平小道》走出类型片新路

《邓小平小道》是一部传记电影 , 不要因为电影的题材和片名 , 就认定该片属于那种样板化的主旋律作品 , 这也是本片的导演雷献禾 , 以及编剧王兴东拍摄这部电影的原因 。
角色|不要被片名耽误了,《邓小平小道》走出类型片新路
文章图片

电影打破观众对类型片的刻板认识 , 从生活与艺术的角度 , 精准把握时代背景 , 填补空白 , 还原真实 , 更是从角色塑造的角度入手 , 深刻的剖析人物 , 将立体生动的角色形象呈现在观众面前 。 新颖的类型片拍摄方式 , 更是非常适合年轻人观看 。
电影的故事发生在邓小平同志谪居江西南昌城郊时期 , 在这段日子里 , 他在原新建县拖拉机修配厂进行了为期三年零四个月劳动生活 , 期间不能称他为“同志” , 只能用“老邓”替代 , 而且还有一位全程板着脸的黄干事形影不离的随行 , 既是保护他的安全 , 也对其日常生活进行监督 , 而“老邓”的所有行动 , 都要向这位干事汇报 。
角色|不要被片名耽误了,《邓小平小道》走出类型片新路
文章图片

而这条“小道” , 就是“老邓”每天上下班行走的寂寞小路 。 电影也交代了起因——原本是工厂后门的一个废弃小路 , 是工厂厂长和主任专门为“老邓”开辟的一条捷径 , 在那个动荡的时期 , 保护“老邓”安全 , 也方便其上下班 。
这也是该片前20分钟的主线故事 , 用蒙太奇手法概括了背景和人物 , 一气呵成 , 让观众代入感极强 。 并从一场冲突中从侧面概括了“老邓”的胆识和气度 , 完成了角色的基本构型 , 也为后面的故事打下基础 。

角色|不要被片名耽误了,《邓小平小道》走出类型片新路
文章图片

该片的故事线和人物塑造 , 也是全片最大的亮点 。 相比我国其他同类作品 , 比如很多描写领袖人物作品 , 为了把角色塑造得非常全面 , 所以其事迹要描述充分 , 人物关系要展示齐全 。 但本片并不是这样 。 正如在编剧课上老师说起的那样 , “我们永远无法把他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拍成电影 , 但我们可以从一些重要事件中拍出一个人 。 浮光掠影 , 全而有限” 。
这也是本片的特色——抓住了核心要素 , 没有面面俱到地展示“老邓”的社会关系以及他经历的大事件 , 而是从小事入手 , 以面概全 , 展示角色的人格魅力和信念 。
角色|不要被片名耽误了,《邓小平小道》走出类型片新路
文章图片

比如他在工厂工作时期 , “老邓”重新捡起了他在法国勤工俭学时学的手艺“钳工” , 引得一旁的工人们大为惊讶 。 这位65岁的老人每天上班进门第一句总是 , 早上好 , 下班又是一句 , 明天见 , 简朴且平易 , 这些细节都有呈现 。
回到家中 , 他又是一名普通的父亲 , 把瘫痪在床的儿子接来之后 , 每天更是要照顾孩子的起居 , 夜晚睡觉时还要定闹铃 , 每2-3个小时要起来一次 , 帮助儿子翻个身 , 避免炎热的天气里儿子得褥疮 。 一次谈话中 , 老邓对儿子讲起了他的同学陈延年 , 其中饱含的情谊和先辈的事迹 , 让人为之动容 。
电影正是从这些极具生活质感的点滴小事中 , 反应出角色的人格魅力 , 电影中一句台词写得非常好:坚持真理的人格不能丢 。 彼时彼刻他虽然是一名工人 , 但心系百姓;虽然远在江西小镇 , 但没有忘记国家;他也是一位父亲 , 有着普天下父辈心系子女的共同心愿 , 这些塑造让人物形象更加饱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