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相矛盾的古话

中国古语是中华文比的精髓之一 。对于啟迪人、教育人、勉励人、开导人起着无与伦比的作用 。说古语自相矛盾,是对古语用法的误解 。
古语是有独特意境、特定哲理的 。如对"高处"的理解,有责任心的人认为,"高处不胜寒",对权力有敬畏感 , 也有谦虑的态度;而对有志向,有抱负,有雄心的人认为,"一览众山小",对驾驭权力有足够的信心,大有把一切困难踩于脚下的雄心壮志 。但是被不同的人用,又有不同的解读 。仅从字面解读,前者认为高处是不利的,后者则认为是有利的 。看起来是矛盾的,但事实上又是统一的 。所以,古语不是矛盾的 , 而是用的人曲解,或移花接木,或断章取义,或反其意而用造成的 。然而,这也说明了古语是具有含意深刻 , 富有哲理,脍炙人口,经久不衰的特点 。
由此我想到一个故事,对于回答这个问题,也许会有帮助 。
话说一农家养了一个傻儿子,十七八了,什么事都不会做,为了教他生活自理 , 就以"淇边下面,咕泡打蛋"两句顺口溜,作为下面打和包蛋吃的方法 。一天下起两来,傻儿见雨水顺田埂流下,淇边了 , 连忙将面条下在了田边,他来到水塘边,见雨点打在水面上,砸起泡来,就把鸡蛋打在了水塘里 。当然,这只是一个笑话故事,可道出了一个道理,认为古语自相矛盾者,一定有与傻儿认为的如出一辙吧?!
这就是天朝脑袋,一切皆有可能,一切都是阴阳转化的,好的也许是坏的,坏的可能也是好的 。
【中国自相矛盾的古话】尊重事物发展的任何角度,这就是中国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