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庙里可以给去世的亲人烧纸吗

烧纸,其实应该是"烧纸钱"祭祀,最早不会超过宋代;因为以前的出土文物中都是金银财宝的实物;宋以后才出现"纸币",因此,祭祀才有了"冥币"(纸钱) 。
说说"烧纸"的来历吧 。
三百六十行 , "纸扎"就是其中重要的一行 。
据文献记载和清史专家讲述,光绪皇帝大婚的前几天,故宫突发大火,将准备迎亲专门搭建的各种木制建筑物包括各种装饰品烧得干干净净 。
眼看着大婚的好日子就要到了,皇帝的大婚仪式又不可更改;怎么办呢?再重新搭建显然是时间来不及;造办处上上下下都不知如何是好 。
最后有人建议去北京城里寻找"纸扎行";结果一两天功夫,纸扎行的工匠硬是全部用纸、竹篾等材料完成所有工序,制作了一个以假乱真,和原来一模一样大小 , 连造办处都难以想象的迎亲建筑!
纸扎行 , 就是起源于中国传统的祭祀民俗;换句话说 , 过去皇家的祭祀都是货真价实的"真东西",而民间老百姓的"红白喜事"大多都是"纸扎"(纸糊)的;
说白了,现在民间烧纸祭祀的民俗,"烧钱纸"不过是因为相比之下,"扎纸"的成本太高 , 不如用"冥币"代替!
烧纸,就是"冥币";不过 , 传统祭祀中没有"烧纸"这个内容;原因很简单 , 那个时候"阳间"都不流通"纸币"!
那个时候烧什么?冥器 。
从宋代开始 , 纸冥器开始走入民间;有能工们用竹篾、芦苇、高粱秸扎成各种家具器皿或者人物的骨架;
然后用彩色纸糊一层;各地风俗不一样 , 所有纸张的颜色不统一,有的"仿铜",有的"仿金",五颜六色煞是夺目 。
除了"冥器"以外,过去这些手艺人在上元节(正月十五)还要扎制各种花灯;小说《水浒传》着就有相关描写 。
再来看"烧纸"祭祀 。
建国后,专业的"纸扎行"销声匿迹 , 一般的祭祀多半都是花圈来代替;清明祭祖也多半都是以食品、酒、香烟等等 。
最近一二十年,烧纸(冥币)的风俗又开始大行其道;原来还是偷偷摸摸,现在虽然不是大张旗鼓 , 但也是遍布城乡;
每年清明节,阴历七月十五前,晚上随处可见一堆堆烧纸钱的火,随风摇曳 , 不知原因的小朋友看了,除了奇怪只有恐惧!
第二天早上,这些烧过的的纸钱已经化为灰烬;一阵风吹来 , 黑色的纸灰拔地而起,一圈又一圈最后也不知会飞到哪里?阴间的亲朋好友能够收到吗?有没有回执单呢?
【在庙里可以给去世的亲人烧纸吗】这个算不上文化遗产吧?这应该是寄托哀思的方式和风俗习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