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炊烟不待升起

武汉二中高三(10)班 李千谦 指导老师 陈海丽
“暧暧远人村 , 依依墟里烟 。 ”炊烟是古代人家的常客 , 也自然是古诗词句的常客 。 炊烟是乡村的象征物 , 是烟火气的伴生物 , 意味着人气与人情味儿 , 熏出一阵儿熨帖人心的温暖气息 。 也无怪乎诗人见了炊烟恍如荒漠中跋涉的旅人久逢甘霖 , 落笔难掩一片柔软 。
只是炊烟的景色 , 如今着实见得少了 。 炊烟正在从乡村迅速撤离 , 更不用说高楼林立的城市从未给它留下些许容身之处 。 炊烟 , 不见了 。
作为乡情符号的炊烟 , 在人们心中留下一道怅然的痕迹 , 炊烟的消失不过是无处安放的乡思所失去的又一纪念品 。 正如诗人于坚所言:“每一个日新月异的故乡 , 都是对我文字的一种抹杀 。 ”作为记录故乡的众多作家中的一员 , 他深切地感知到自己的记录对象正在消散 , 记忆中的故乡正在悄悄溜走 。 多少异乡人再次踏上故乡如同走访新邦 , 记忆无法与眼前的景象重叠 , 故乡甚至缺乏一个供追忆的基点 。 炊烟不过是这其中景象的一个新的规划 , 新的建设如同一股洪流 , 冲刷着故土的面貌 , 在这“自然”更新过程中 , 炊烟自然也无力抵抗 。
炊烟的离去 , 意味着能源的取代 。 而这何尝不是绿色而积极的发展 。 炊烟产生于原始的烧薪取火 , 炊烟本身的排放即为一种对大气的污染 , “炊烟处处新”的描述恐怕只是一种加了滤镜的想象 。 况且 , 薪条的获取在某些地区更是对本不充足的林木资源的掠夺与破坏 , “朴实本真”但不意味着绿色生态 。 炊烟的离去 , 意味着沼气、天然气等更为清洁的能源取代了柴火 , 这将为乡村的绿水青山助一臂之力 。
不待炊烟 , 是乡村振兴不断努力的积淀 。 为广大农村地区铺设管道 , 供应能源远比想象更为艰难 。 如此覆盖面积广、作用效果强的举措有赖于农村振兴的决心 。 人类发展的进程中适当的更新是必要的且裨益多多 , 炊烟不见 , 新的乡村地标却在升起 , 美丽乡村正在成长成熟 。
【能源|炊烟不待升起】不见炊烟 , 然而我们终将不待炊烟 。 炊烟已然成为历史的印迹 , 如同一道被覆盖的车辙 。 乡愁需要新的载体 , 我们也需要不赖于炊烟的乡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