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刻|风土高凉│艺藏毫厘,微中见艺,走进高州缅茄雕刻( 二 )


正式学艺后 , 张俊雄的生活在外人看来十分乏味 。
雕刻|风土高凉│艺藏毫厘,微中见艺,走进高州缅茄雕刻
本文图片

精美的缅茄雕刻作品
早上6时起床 , 先打扫一遍卫生 , 然后开始慢慢雕刻 。 手磨破了 , 但心愈来愈沉 。 每日与缅茄籽“切磋”10余个小时 , 腹稿、粗模、成型、修整、上油 , 每一个步骤都是一次修炼 。
紧握手中的刻刀 , 每向缅茄籽刻一刀 , 张俊雄的内心总是既紧张又兴奋——缅茄籽个头很小 , 每一刀都必须小心翼翼 , 稍不留神 , 耗费许久的精心构思也许会因为一刀的差错不得不推倒重来 。
雕刻|风土高凉│艺藏毫厘,微中见艺,走进高州缅茄雕刻
本文图片

省级非遗传承人张俊雄在进行缅茄雕刻
“为一块缅茄作品构思时 , 走路、吃饭 , 甚至在睡梦中都会想着这件事 。 一旦豁然开朗 , 那种攀过高峰的喜悦是旁人难以想象的 。 ”
经过多年打磨 , 如今张俊雄的技艺堪称炉火纯青 。 现在他雕刻作品时几乎不需打草稿 , 经过与客人交流 , 大脑便构思好图案 。 之后就开始动刀 , 每次都能雕刻出令客户满意的作品 。
有些复杂的茄雕对技术要求非常高 。 如“双龙戏珠”中珠子的雕刻 , 需要一刀准 。 先要使用圆口刀、小钩刀以及斜口刀一点点剔去多余部分 , 留出珠子滚动位置;然后再用锥刀、圆口刀小心翼翼地修整 , 过程要非常细心;最后通过仔细打磨抛光、上油 , 才算完成 。
雕刻|风土高凉│艺藏毫厘,微中见艺,走进高州缅茄雕刻
本文图片

“活态”传承
多举措助力缅茄雕刻“走出去”
辉煌过后 , 茄雕传承与发展也遇到瓶颈期 。
“这些年也有很多年轻人来拜师学艺 , 但是一两年后都坚持不下去了 。 ”谈到茄雕技艺的传承 , 张俊雄眉头一皱 , 显露出担忧 。
缅茄雕刻一路走来 , 有艰苦也有辉煌 , 如今却面临着考验——缅茄雕刻受重视程度减弱 , 能够坚持学习这门技艺的人少之又少 , 如何才能使高州缅茄雕刻工艺得到良性传承与发展?
雕刻|风土高凉│艺藏毫厘,微中见艺,走进高州缅茄雕刻
本文图片

高州缅茄雕刻已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玉雕、石雕、木雕等在高州有相当高的市场份额 , 其雕刻技术属于大雕 。 虽与缅茄雕刻的微雕技艺有所区别 , 但精雕细琢中都包含着精益求精的精神 。
倘若缅茄雕刻能够联合当地其他手工艺共同发展 , 如开发以玉雕、石雕、木雕、茄雕为主的四件套作为高州代表性旅游纪念品 , 可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缅茄雕刻技艺的延续 。 茄雕手工艺者通过学习其他雕刻手艺 , 也能增加自身收入而延续艺术传承 。
“通过媒体宣传与电商平台的推广 , 可以让高州缅茄雕刻的市场更加广阔 , 增强它自身的生存能力 。 ”张俊雄授权中扶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 让其在电商平台售卖自己创作的工艺品 。
雕刻|风土高凉│艺藏毫厘,微中见艺,走进高州缅茄雕刻
本文图片

“抢救和保护缅茄雕刻 , 不能只是把瑰宝藏在文化馆里面 , 而要把它推向社会 。 ”高州市文化馆馆长吴献基表示 , 目前主要通过把非遗项目引进校园等活动 , 包括大学、初高中、小学甚至幼儿园 , 全面挖掘和扶持缅茄雕刻民间艺人 , 培养新人 , 做好传承工作 。 同时通过修建缅茄公园 , 加强宣传推介力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