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历史典故 关于端午节的典故

端午节的叫法众多 , 其名称多达20多个 , 什么端阳节、屈原日、诗人节、端五节等等 。2009年9月30日,端午节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它是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端午节的来源,说法众多,我比较赞同其中三个 。一、源于古代百越民族的图腾祭祀
新石器时代 , 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生活着一个崇拜龙 图腾的部族——百越族 , 端午节是他们创立用于祭祖的节日 。数千年的历史演变,大部分百越人已融入到汉人当中,其余部分演变为南方的少数民族,所以,端午节就成了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
二、来源于夏、商、周三代的夏至习俗
三、来源于爱国诗人屈原沉江的故事
据《史记》记载 , 公元前278年 , 秦军攻破楚国都城 。屈原看到楚国将亡,心如刀割,但又不忍离去,于是在五月初五这天,抱石投汨罗江而死 。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到汨罗江畔悼念屈原 。渔夫们划着船在江上来回打捞屈原的尸体;

端午节的历史典故 关于端午节的典故

文章插图
有人拿出饭团、鸡蛋投入江中,说是水中的鱼虾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原的身体了;有人拿出雄黄酒倒入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怪,以免伤害屈原 。饭团演变为今天的粽子 。以后 , 每年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习俗并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
与端午节有关的诗词:
1、《端午》 唐 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
2、《和端午》宋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臣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
端午临中夏 , 时清日复长 。—— 李隆基《端午》
粽包分两髻 , 艾束著危冠 。—— 陆游《乙卯重五诗》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 殷尧藩《端午日》
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 。—— 边贡《午日观竞渡》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 。—— 苏轼《浣溪沙·端午》
【端午节的历史典故 关于端午节的典故】阿房舞殿翻罗袖,金谷名园起玉楼,隋堤古柳缆龙舟 。—— 张可久《卖花声·怀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