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图片
一束文学的光
读王晓《亲亲 , 我的土地》有感
【亲亲,我的土地|王芳:一束文学的光】认识王晓 , 缘于她发表在《济源文学》上的一篇小说《你在左 , 我在右》 。 记得当时读了心里非常震撼 , 作品不仅文笔优美 , 而且层次分明 , 特别是细节上的处理非常到位 。 尤其是文字中蕴含着深刻而细腻的情感 , 为读者展现出了人到中年特有的感情困惑 。 人物心理描写鲜活、透彻 , 给人的感觉真实贴切 , 让人情不自禁深陷其中 , 仿佛自己就是小说中的韩池 , 抑或是林曼 。
王晓的这篇小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后来因缘际会 , 这篇小说在大河文学连载发表 , 我又认真重读了一遍 , 越发对王晓感到好奇了 , 这究竟是怎样一个女子呢?
可能别人无法理解 , 对于一个编辑来说 , 发现一个好作者、一篇好作品是多么地惊喜 , 那种感觉就像“久旱逢甘雨 , 他乡遇故知”一样欣喜若狂 。 做编辑这么多年 , 对于文字我有着近于偏执的洁癖 , 没办法 , 这是一个文字工作者对于文字应有的尊重和敬畏 。 所以 , 当你发现有人和你一样对文字有着相同的苛求和审美 , 我觉得这就是知音 , 文字上的知音 , 可遇而不可求 。
王晓无异于是一个优秀的作家 , 在我认为她在写小说方面必有建树时 , 她却给了我又一个意想不到的惊喜 。 当她把《亲亲 , 我的土地》的电子稿发给我时 , 我没想到她竟然去了汶川 , 而那年正好是汶川地震十周年 。 她在开篇里写道:“脚还没踏上汶川这片土地 , 感情的潮汐就击打着我的胸扉 , 我抑制不住胸中的热望 , 犹如我控制不了眼中的热泪 。 十年的牵挂 , 十年的祈望 , 我终于走近你 , 一步一顿首 , 一步一驻足 , 一步一伤情 , 一步一感怀 。 汶川 , 我来了 , 我要用满腔的热泪敬山 , 敬水 , 敬草 , 敬木 , 敬山水草木一般的摧不垮 , 压不弯 , 折不断的生生不息的汶川人 , 敬我脚下这片万物有灵的亲亲的土地 。 ”她踏上那片重生的土地 , 或许是冥冥中注定 , 也或许是心灵的召唤 。 那片土地接纳了她的真诚 , 让她得以她用心、用情、用泪去丈量 , 去寻求 , 去感知 , 去思考 , 最终写下了这篇感人肺腑的作品 。 当时读罢我已热泪盈眶 , 为汶川十年后的重生 , 也为王晓字里行间深沉的情感 。
2018年5月12日 , 汶川地震十周年纪念日 , 大河文学编辑部特意将《亲亲 , 我的土地》这篇作品安排在大河文学平台首条发表 , 各大网站同时推送 。 灾难的记忆里 , 不仅有刻骨铭心的悲恸和感动 , 也有不屈不挠的抗争与奋斗 。 从山崩地裂到新城崛起 , 从满目疮痍到生机盎然 , 十年间 , 劫后重生的汶川已迈入崭新时代 。 感谢王晓 , 让我们通过她的文字看到了十年后的汶川 , 让我们再一次缅怀逝去的生命 , 向坚强与重生致敬 , 更向中国力量致敬!
鲁迅说 , “弄文学的人 , 只要一坚韧 , 二认真 , 三韧长 , 就可以了 。 ”我想 , 王晓做到了 。
崔丙仁老师曾写过一篇文章《花开三季》 , 他说专注于一季 , 尽情吐艳就足以丰富一生 。 的确 , 花开一季已经很惊艳了 , 王晓却是小说和散文齐头并进 , 这在我周围写作的人中并不多见 。
王晓曾在小说《你在左 , 我在右》里引用了梵高的一段话作为题记 , 我很欣赏第一句 ,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团火 , 路过的人只看到烟 。 ”诚然 , 对于一个热爱写作的人 , 她的心里应该一直有一团火 , 促使她燃烧 , 督促她向前 。 就像王晓 , 《亲亲 , 我的土地》这本书就是她点燃的第一把火 , 我想她还有第二把 , 第三把 , 甚至更多 , 对于她来说 , 写作就是她的生命 , 生命不息 , 写作不止 。 而我们大多数人或许只看到了烟 , 她背后付出的努力一定是超乎我们想象的 。
- |【我的家乡·醉美南县】虹(二十二)
- 专辑|晚安 | 一尘不染不是没有尘埃,而是尘埃任他飞扬,我自做我的阳光
- 穿衣搭配|听我的:职场多穿裙子!这样选款与搭配,知性气质拿捏很到位
- 土地|春天一点点来
- |做你胸口的朱砂痣
- |崭新的春天将在我的心尖上成熟丨《钟放诗选》新书来啦!
- |研究称每周办公室工作1到2天最高效!网友:我的梦想有理论支撑了
- 杨秀|我和我的海南丨“猿”于青山
- 宁国府|尤氏:我的善良,不需要别人喝彩
- 全职妈妈|做了三年全职妈妈,重返职场有多难?说说我的个人经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