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心居》与导演滕华涛的都市变化观察( 二 )


十年前 , 滕华涛可能会更关注城市中的阶层变化和问题 , 通过具象的物质 , 比如房子以及房子所代表的财富来展现 。 但如今 , 他更在意人物内心的变化 。
都市|《心居》与导演滕华涛的都市变化观察
文章图片

女性观察
滕华涛塑造过不少经典的都市女性形象 , 《王贵与安娜》中海清扮演的娟秀大气的安娜、《瞧这一家子》中朱媛媛扮演的事业强人孙晓丹等 。 《心居》中的女性角色 , 他也觉得确实比男性角色更正面 , 典型的就是海清扮演的冯晓琴和童瑶扮演的顾清俞 。 前者坚韧而有目标 , 为了有个家历经波折 , 尝试了各种工作;后者大气明理 , 在情感和家庭波折中完成了与自我和他人的和解 。
都市|《心居》与导演滕华涛的都市变化观察
文章图片

《心居》剧照 , 海清
在原著小说中 , 顾清俞的分量并不多 。 做剧本的时候 , 滕华涛跟滕肖澜说 , 还是要先确定主要人物 , 除了冯晓琴外 , 还有谁?从小说本身来看 , 顾清俞和冯晓琴是两条女性线索 。 于是电视剧选择了双女主模式 , 打开方式是一场由于房子引发的姑嫂之争 , 尽管这并不是《心居》的核心主题 , 但是滕华涛觉得它更利于观众进入 。
滕华涛认为 , 像顾清俞这样非常典型的上海一线大都市职业女性 , 她代表的人群数量并不多 , 占的比重也不大 , 但是她的话语权是很强的、在家庭当中的地位也是高的 。 而冯晓琴则是中国一线到五线城市里普遍存在的一个女性形象 , 是大多数 , 观众对其有很强的代入感和共鸣性 。 对于这两个女性角色 , 滕华涛表示并没有任何个人感情上的偏向 。 他跟编剧、主创、演员都强调 , 不要表达自己的态度 , 去观察和呈现 , 就当他们(角色)是一些认识的朋友 。 “顾清俞和冯晓琴虽然是很近的亲属关系 , 算是家人 , 但其实又不是一家人 , 有很微妙的层级差异 。 但这个差异性对于我来讲没有任何好与坏或者是与非 , 我只是希望通过人物更精准地去描述现有的层级状态 。 ”
筹备期间 , 滕华涛和团队做了很长时间的调研 , 重点就在顾清俞这样的女性 。 剧中顾清俞有句台词是 , “我对钱无所谓 , 多一个零少一个零的事情 。 ”起初 , 滕华涛时常发出疑问 , 真的是这样吗?这是真实存在的吗?他们在上海面见并采访了大量曾在陆家嘴做投行的女性高管 , 年龄也都与顾清俞相仿 , “才知道这些人不是只在文艺作品中出现的 。 ”
剧中顾清俞迟迟未婚 , 心中一直放不下青梅竹马的同学施源 , 再次重逢后选择跟从内心和他结婚 。 但最终 , 两人的感情因现实的差距以悲剧收场 。 “这么一个高知精英女性 , 她怎么会对自己十几岁时候的情感有这么大的执念 , 飞蛾扑火 。 我觉得不是太理解 。 ”做了大量采访之后 , 滕华涛发现了顾清俞们在情感上的相似状态 。
【都市|《心居》与导演滕华涛的都市变化观察】那是一类中国女性的成长样本:二十多岁到投行工作 , 压力大 , 个人时间被压缩近无 , 一路坚持下来 , 并走上高位 , 付出了常人无法想象的努力 。 所以她们在大多数女性谈恋爱、结婚、生孩子的年龄阶段 , 没有精力去做这些事 。 一直到顾清俞这个年纪(接近40岁左右) , 真的感觉累了 。
接下来的选择无外乎两种 。 第一种是换一个相对轻松一点的工作 , 也想找个另一半了 。 第二种则是被家里逼迫 , 必须得结婚 。 所以在滕华涛的观察里 , 基本上这些投行的女高管 , 都是年龄很大才结婚 , 很少有生孩子的 。 找到的另一半要么是比自己年龄小的 , 要么是各方面跟自己差距都很大的 。 在婚恋市场上 , 女性年龄是一个优先权极高的条件 , 对她们来说 , 想找到岁数相仿且事业旗鼓相当的人可能性已很小 。 这种时候 , 如果不愿将就 , 很多人对感情的需求会变得近乎偏执 。 “我们采访之后 , 非常能理解顾清俞情感方面的诉求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