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柳州4月24日电 题:广西匠人“复活”失传百年侗家乐器
作者 刘俊聪
一阵欢快的鸟鸣声在广西柳州市的山间流淌 。 循声而去 , 只见广西匠人梁治荣手持着侗家传统乐器“山乌”吹奏 。
“山乌”曾是失传百年的侗族乐器 , 梁治荣将西洋乐器优点融入其中 , 经他改良复活后的乐器漂洋过海到日本展出 。
今年55岁的梁治荣是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一位侗家汉子 , 从事侗族乐器制作已有40余年 。 其父是有名的民间音乐人 , 从7岁起 , 梁治荣便跟随着父亲学习侗族乐器的演奏和制作工艺 。 在早年交通不便的情况下 , 为寻找一块合适制作乐器的木材 , 父子俩往往背着沉重的木材往返于桂黔之间 。
读高中时 , 梁治荣加入广西三江县民族艺术团 , 经常随团到外国游客聚集的桂林漓江景区表演 。 梁治荣在表演中发现 , 外国游客对侗族乐器非常感兴趣 , 演奏往往赢得热烈掌声 。
但梁治荣从父亲口中得知 , 有很多古老的侗族乐器已失传 , 有些甚至失传上百年 。 “当时我就坚定了要重制失传民族乐器的想法 , 这些有趣的乐器不能就此失传 。 ”梁治荣说 。
侗族的传统乐器主要有芦笙、侗笛、侗琵琶和侗族牛腿琴等 , 都是取材于自然界、纯手工制成的天然乐器 。 但由于制作工艺仅依靠口口相传 , 很多侗族乐器因此而失传 , 其“复活”之路并不好走 。
为此 , 梁治荣多年来走访广西各个侗族村落 , 向村中老人询问相关失传乐器的制作细节 , 再根据老人的口述回忆 , 摸索着对乐器进行还原和制作 。
梁治荣介绍说 , “复活”一件失传乐器往往需要耗费大量的心力 , 不断修正外形和调试音色 , 反复制作方能成功 。 2011年至今 , 梁治荣已“复活”数十件失传的民族乐器 , 其中包括失传200多年的角基琴以及失传100多年的波喇等 。
在“复活”民族乐器的过程中 , 梁治荣将西洋乐器的音色优点融入制作之中 , “西洋乐器和中国民族乐器各有千秋 , 于是我取两家之长 , 对侗族乐器外观进行重新设计 , 让它们焕然一新 。 ”
在梁治荣看来 , 民族乐器的创新需遵循传统技法 , 但最终是为了更好地传承 。 “融入西洋乐器优点的中国民族乐器 , 不仅外观独具美感、音色更透亮、音域也会越广 , 能够演奏更高难度的曲目 。 希望能通过这些改进 , 打破民众对于民族乐器‘老套古板’的印象 , 吸引更多中国年轻人加入传统民族乐器的传承之中 。 ”
近年来 , 中国传统民族乐器的“中西结合”在不断扩大 , 涉及声乐、合奏、教学等多方领域 。 西洋乐器和民族乐器互补 , 两者搭配往往能碰撞出奇妙的“火花” 。 中西乐器的跨界融合 , 并没有消弭传统民族乐器本身的特质 , 反而激发出更多创新灵感 , 让民族乐器重新焕发生机 。
【传统|广西匠人“复活”失传百年侗家乐器】如今 , 经过梁治荣改良后的乐器曾漂洋过海到日本展出 , 其音色和表现力受到国外友人的欢迎 。 “中国的乐器文化一直是兼容并蓄 , 只有不断借鉴和创新 , 中国民族乐器才能跟上时代 , 得到更好发展 。 ”梁治荣说 。 (完)
- 传统|天滋地养——宋陆京艺术大展在广东东莞展出
- 文化|《遇见好书》:打开广西对外文化交流之窗
- 传统|传统戏曲线上“破圈”,直播间里也能看大戏!
- 中华|“舞出”感人故事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 |手绘大神现身“国风月”,14万网友在优酷社区聊传统文化
- 传统|全民阅读大会推广歌曲:用书香奏响心灵的音符(中)
- |成武刻瓷:以刀代笔绘大千世界 毫厘之间展传统之美
- 传统|书香中国 奋斗人生
- 刘永山|河北民间匠人用五谷杂粮绘出大千世界
- 五谷|河北民间匠人用五谷杂粮绘出大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