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娘子军|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向前进,向前进”

红色娘子军|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向前进,向前进”
文章图片

▲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剧照
回顾这部作品的创排历程可见 , 中国第一代芭蕾精英们当年以国外经典艺术为依托 , 大胆融入中国革命故事 , 以现实主义和革命的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手法 , 创作出一部有血有肉的中国题材的芭蕾舞剧 , 这一举动在世界芭蕾舞界都是一大改革创新 , 为世界芭蕾舞坛创立了中国芭蕾流派 。 也正是有了《红色娘子军》 , 一大批中国题材的芭蕾舞剧50多年里不断涌现 。 而《红色娘子军》经过50多年的淬炼、打磨、提升 , 依然在观众心中有着无可撼动的地位 。 《红色娘子军》的演员成长了一拨又一拨 , “娘子军”走过的道路风雨兼程 , 但是由于这部作品从创作初期就有这一个信念——为中国芭蕾打造一部全新的、深受中国观众喜爱的芭蕾舞作品 , 因此 , 经历数千场演出 , 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依然常演不衰 , 其中的创作和演出的经历值得好好总结和学习借鉴 。
创作扎根人民群众之中
演“兵”怎样像“兵”
说到《红色娘子军》50多年的变迁 , 不能不说到主要演员的变迁 , 特别是扮演琼花的六代演员 。 1964年中国芭蕾才刚刚起步 , 能够完成对芭蕾艺术的重大革新 , 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 。 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第一代琼花的扮演者白淑湘 , 也是中国第一位“白天鹅” 。 在《红色娘子军》之前 , 白淑湘主演的《天鹅湖》已经为当年芭蕾爱好者所熟知 。 而《红色娘子军》与《天鹅湖》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剧目 , 一个柔弱纤细的天鹅 , 一个苦大仇深、勇于反抗的农村妇女 , 白淑湘扮演琼花可谓是一次极大的挑战 。 而白淑湘通过对角色的揣摩、通过参加军训 , 把自己锻炼成刚毅坚强的中国女性 。
魂不变、根未移
创作就要全身心地投入 , 这是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历代创作和演出人员最深的体会 , 当年如果没有李承祥、王希贤和蒋祖慧等主创人员深入生活 , 大胆将中国的民族舞蹈元素融入芭蕾中 , 大胆地将中国历史上女性生活元素融入芭蕾中 , 全身心地深入海南挖掘、采撷娘子军生活的细节 , 就不会有《红色娘子军》50多年演出依然受到观众喜爱的盛况 。 如果没有从最初创作开始就要求演员们过军训关 , 也就没有到现在演出风格不变的超稳定性 , 这些都说明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创排半个世纪以来魂不变、根未移 。
在上世纪70年代 , 有一张薛菁华扮演的琼花出逃后独舞动作的剧照受追捧 。 很多普通百姓都知道 , 那个动作叫“倒踢紫金冠” , 这原是京剧中的一个动作 , 在把《红色娘子军》搬上银幕时 , 李承祥和薛菁华把这个动作移植到芭蕾舞中 , 而后又拍了剧照在大江南北广为流传 。 然而 , 作为一个舞蹈动作的术语被百姓广为知晓 , 这还得归功于那时候出版的关于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文字加剧照的剧本 , 将剧中每一个动作都做了标注 , 使得那些基层宣传队都可以依照这个进行排练 。 于是 , “倒踢紫金冠”成了琼花的标志动作 。 一个芭蕾动作在全国人民心中影响之深 , 说明人民群众对这部作品热爱的程度 , 这是超越时代、超越历史环境的存在 。 现在 , 如果提起芭蕾动作 , 一般人知晓的芭蕾术语 , 除了《天鹅湖》中黑天鹅的“挥鞭转” , 就是《红色娘子军》中的“倒踢紫金冠”了 。
一部作品能够流传开来少不了独特的标志性元素 , 对于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而言 , 除了“倒踢紫金冠” , 一些标志性的音乐旋律和舞蹈亮相也是独一无二的 , 比如《娘子军连歌》《万泉河水》等 , 再比如“常青指路”的亮相和“常青就义”场景 。 这些经典旋律和经典场景都是《红色娘子军》所独有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