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剧|杨笠“冒犯”了吗?单口喜剧、厌女文化与“大家保护的人”

距离九月份《脱口秀大会》过去不到三个月 , 曾经因脱口秀演员杨笠一句“他明明看上去那么普通 , 但却可以那么自信”感到愤怒的男性观众 , 再次被同一个人触怒 , 这一次杨笠只是笑呵呵地反问了一句“男人 , 还有底线呢?”
喜剧|杨笠“冒犯”了吗?单口喜剧、厌女文化与“大家保护的人”
文章图片

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
喜剧|杨笠“冒犯”了吗?单口喜剧、厌女文化与“大家保护的人”
文章图片

和被有童年创伤的少数族裔移民女同性恋讽刺相比 , 普通男的被“普通女的”杨笠感慨一句“那么自信”的杀伤力是核爆级别的 。 嘲讽和侮辱这样一次性的伤害带来的痛是短暂的 , 杨笠对于男性状态的描述更像是在普通男的心中种下了一颗怀疑的种子 , 让大多数男性开始怀疑周围的普通女的“是否也是这样看我” 。 怀疑会在内心生根发芽、长成参天大树 , 阴影笼罩着男性所有的行为和发言 , 逐渐摧毁男性心中的阳光和自信 。 毕竟 , 自信的男人是不会因为一个普通女的在舞台上问一句“男的还有底线呢?”而感到愤怒 , 穿着新衣的国王才会堵孩子的嘴 。 有些东西可以有 , 不让说 , 可见是真没有 。
我不尴尬 , 尴尬的就是别人
单一性别是无法打响“性别战争”的 , 杨笠一两句话就能擂响战鼓 , 单单激起男性的愤怒而无女性反抗 , 就是一场单向的侵略和征服 。 打仗最忌讳出师无名 , 杨笠如果说了什么不该说的 , 这场仗是打不响的 。 围绕杨笠发言争议的讨论事后主要集中在单口喜剧和脱口秀是门“冒犯的艺术”这个话题 , 在互联网上公开发言支持杨笠的各界知名人物大多希望被激怒的男观众能够更加大度、包容 , 这种看似支持的表态其实建立在对杨笠“有罪推定”的基础上 。 “冒犯”成立的前提是言语或行为缺乏礼貌 , 欧美单口喜剧中随处可见粗口、生殖器官 , 所有人都在拿性爱方式、宗教种族开玩笑 , 讨论冒犯或许是必要的 , 但《脱口秀大会》及其衍生节目是“洁版” , 如有冒犯已被消音 。 在这种前提下用“冒犯的艺术”来支持杨笠 , 反倒像是杨笠的确先犯了错一样 。
心理学界为尴尬的产生建构了四种模型 , 分别是“自尊损伤模型(认为自尊被他人给予负面评价时);戏剧模型(个人无法扮演社会赋予的角色而导致社会关系紊乱时);违背他人意愿模型(个人表现与他人期待相违背时);非意愿暴露模型(个体不情愿地暴露在公众面前) 。 当人具备以下两种特质时 , 容易产生尴尬的感觉 , 一是对他人评价十分敏感 , 二是倾向于将他人评价认作是负面的 。 尴尬感越高 , 对处在尴尬情形中的人所感到的尴尬共情能力越强 。 当杨笠描摹一个虚构的普通男性“自信”的样子时 , 尽管没有诋毁中伤却给了虚构男性以负面评价 , 部分男性和虚构的普通自信男共情尴尬 , 最后恼怒起来 , 要禁杨笠的言 。
在许多涉及性别议题的讨论中 , 男性总被认为缺乏共情能力 。 但无论是杨笠还是之后的藏族小伙丁真引发的讨论 , 都因普通男性对“非我族类”同仇敌忾而起 , 不难看出他们并不缺乏共情能力 。 高尴尬感的表现甚至反映出部分普通男性内心的敏感和悲观 , 这恰恰与杨笠所宣称的“自信”相反 。 如果杨笠做出了错误的判断 , 告诉她正确答案就好 , 为何要像孔乙己那般?原因可能是部分普通男性缺乏观点采择能力 。
信息碎片化时代 , 复杂而详尽的阐述已经远离大众舆论 , 简洁而有力的短语构成了公共交流的主要语言方式 , 越是简单的口号越能覆盖更广阔的群体 , 也是简单的口号 , 让人和人之间的沟通越来越缺乏耐心 。 沟通很快就变成了口号和禁言之间的战争 , 正确理解他人并友好沟通的能力似乎变得不再重要 , 互联网社群的口号逐渐变成了“随时随地发现新战场” , 紧张的局势让人变得敏感且悲观 , 变得更加容易尴尬 , 进而更加愤怒 。 没人关心杨笠在《脱口秀反跨年》的表演上表达尽管意识到男的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仍然想和男的谈恋爱的观点 , 所有人都只想打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