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城|让所有人换位思考,《为歌而赞》第二季凭什么打破创作者和观众的信息差?

新音乐产业观察原创文章 , 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作者|朱力克
近年来 , 网上就华语乐坛展开的一系列讨论中 , 声讨依然盖过了赞誉 , 市场和质量更是在风评上呈现出了割裂之势 。 音乐从业者和听众之间有了越来越大的信息和情绪差 , 两者从供需关系几近转换为对立关系 。
【围城|让所有人换位思考,《为歌而赞》第二季凭什么打破创作者和观众的信息差?】什么样的歌算好歌?为什么这首歌火了/没火?乐坛到底该唱作什么?与其不断地追问质疑 , 不如创造一个对话的机会 , 让各方开诚布公地把观点亮出来 , 看能不能找到解决的途径 。
“有不同的声音出现的时候 , 你就会更清醒 。 ”就百赞团的设置 , 郁可唯在节目中如是说 。 而对于听众以及音乐市场来说 , 和歌手、音乐人一起直面反馈 , 则是给到了所有人一次换位思考的机会 。
围城|让所有人换位思考,《为歌而赞》第二季凭什么打破创作者和观众的信息差?
文章图片

轻柔干净的萨克斯音色牵引着婉转悠扬的萧声 , 《生生不息》的首唱舞台缓缓地在第三期《为歌而赞》第二季的节目中打开了 。
从名字就能看出这是一首立意极为宏大的歌 。 歌词以层层递进的方式 , 从露珠延展到了宇宙;孙楠清澈明亮的嗓音以及跟随着歌曲情感递增而展开的舞美 , 让《生生不息》的歌声从耳边直击进了听者的心里 , 转换成了一种名为音乐现场的力量 。
围城|让所有人换位思考,《为歌而赞》第二季凭什么打破创作者和观众的信息差?
文章图片

百赞团成员JF在听完后表示 , 如果他在彼时难熬的日子里听到了这首歌 , 他可能会更快地走出来;因为这首歌让他感受到的是心灵被拥抱到了的温暖 。
其实 , 这样走心的乐评在网络上并不少见 。 但当说这些话的人就在歌手面前时 , 它不再是某个ID打出的一串静态的文字 , 而是两个身份面对面的一次用心交流 。 百赞团的作用也正在于此 , 它给到歌手、音乐人直接和观众交流的机会 , 让歌手、音乐人认知到非专业人员对音乐的感受 。
围城|让所有人换位思考,《为歌而赞》第二季凭什么打破创作者和观众的信息差?
文章图片

对于音乐从业者来说 , 百赞团既是一座沟通的桥 , 也代表着从业者需要到达的彼岸 。
那百赞团对于其自身所代表的音乐市场的意义 , 又是什么呢?
如若百赞团只是作为单向的输出群体存在 , 那可能只能做到治标不治本 。 因为长期信息差已然让音乐输出者和听众 , 甚至是市场之间的壁垒扩建成了一座围城 。
围城|让所有人换位思考,《为歌而赞》第二季凭什么打破创作者和观众的信息差?
文章图片

甚至在节目外的各个歌曲评论区 , 这样的鞭策也从不缺席 。
爆赞团成员陈铭把这个现象形容为“一个行为艺术的全部” , 他认为这是一个快进了的时代 , 以至于我们似乎都已经忘了一个艺术家成长的基本规律、速度和节奏 。
其实讨论延展到这里 , 其结论已经没有那么重要了 , 因为在这个过程中 , 百赞团的观点作引 , 即刻就触发了四个维度的互动 。 在第三期“什么是摇滚”这个问题上 , 百赞团同样也只用了一个问题 , 触发了爆赞团、专业人士(现场音乐人)以及节目观众的四维互动 。
“没有对错 , 只有立场的不同”这句话在当下这个全民音乐人时代 , 是成立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