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 , 这个人天生就对世界抱有充沛的好奇心 。
这种好奇心会令他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具体的事物和他所感兴趣的领域中 , 对于这样的人来说 , “安全感”是一种对他来说没什么意义的概念 。
第四 , 人在进入大学、或者初次踏入社会的时候 , 也拥有一次迈向成熟的机会 。
它背后的原理是这样的:
我们之所以始终执着于追求安全感 , 原因之一在于我们周围多数的人都是这个样子的 , 尤其是当我们还在校园里时 , 周围的人都是同我们一样的“孩子” , 所以事实上我们并没有充分的见到并且接触过“成年人”的生活方式 。
父母、长辈等这些已经为我们所熟悉的“成年人” , 我们对他们的认知已经定型 , 所以无法从他们身上获得来自于陌生人才能带给我们的对生活认知的冲击 。
那么如果你在大学、或者步入社会后 , 拥有了丰富的社会体验 , 拥有多彩多样的人际关系 , 那么这也能够破除你对安全感的执着 。
因为你会通过和多种不同类型的人的接触 , 从而理解到人可以有多种多样的生活方式 , 这会打破你狭隘的、固化的生存理念 。 于是就在不知不觉中 , 完成了对于安全感的卸载 。
04
但问题在于 , 以上四种情况都并不常见 。 对于多数人来说 , 我们都没有一个足够成熟的父母 , 也没有一个安全的生存环境 。
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 , 无论是自己的原生家庭 , 还是在学校中和其他人的相处 , 这些总会充满很多的攻击和伤害 。
当我们承受着来自外界的伤害 , 却又因为生活阅历不足、不具备足够的应对经验 , 同时也没有合适的人给予我们保护 , 那么“追求安全感”这样一种信念就会固化下来 , 并贯穿于我们今后的生活之中 。
但是不管基于何种原因 , 在最根本的层面上 , 对安全感的追求本质上是因为我们没有完成与自身感受和情绪的分离 , 成为了感受和情绪的奴隶 。
05
追求“安全感”的背后 , 反映出的是一个人没有认清“感受”的真相 。
安全感、愉悦感、自我效能感、孤独感、恐惧感等这些所有的感受 , 它们其实都是不可控的 。
这些感受是我们的身体在处于外界不同情境中时 , 所本能的会做出的反应 。
这些反应一方面是充当提醒信号的作用 , 另一方面是充当身体激素分泌调节器的作用 。
然而很多人没有意识到“感受”在某种意义上并不是实有的 , 它只是我们主观的一种感觉 , 反而试图去控制它 。
事实上 , 我们很难“控制”自己的感受 , 一方面是因为情绪和感受本身就是“无常”的 , 会不断波动的;另一方面在于感受都是我们处于某种情境下 , 生理与心理综合作用而直接形成的一种反应 。
一个没有安全感的人通常会穷思竭虑 , 想要找到令自己能够“拥有”安全感的方法 , 但事实上并没有这种方法 。
那些变得成熟、心智变得更为强大的人 , 他们并不是通过什么方法“拥有”了安全感 , 而只是意识到了感受和情绪都是“非实有”的 , 只有当你执着自己的感受为真时 , 你才会受到情绪和感受的影响 。
因此 , 他们只是学会了不再被“不安全感”所摆布 , 不再为了满足自己早年的种种未完成的渴望、为了过去的创伤而疲于奔命 。
他们理解了如果一个人永远止步于自己小小的、内在的心理世界之中 , 他们将永远无法拥有丰富精彩的人生 。
06
怎么理解这层意思呢?
罗斯福有一句名言:“我们唯一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 。 ”
- |王佳宁:典雅的诗意与平凡的生活
- 社会|李京盛谈现实题材创作:以三束光照亮生活的三个层面
- 生活|放慢脚步,回归乡村的年轻人们自在生活
- 文化|【图解数据】生活满溢书香气
- |美文欣赏:用书香装点生活
- 文化|经济日报携手京东发布数据——生活满溢书香气
- 阿占|三位青岛作家“夜话”世界读书日:读书不是节日,而是生活
- 生活|数巨酷CLASS丨书来数去,这个盲盒最值得入
- 生活|问记者丨今天,我们怎样阅读?
- 生活|这个盲盒,最值得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