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板桥的评价 你觉得郑板桥是一个怎样的人


郑板桥的评价 你觉得郑板桥是一个怎样的人

文章插图
难得糊涂郑板桥真的“难得糊涂”吗?
郑板桥这个人很奇怪,在民间他博得了很好的名声,比如说傲骨铮铮 , 淡泊名利,赈贫济孤等,而在现代文人的笔下,郑板桥则是另一个样子,口是心非,贪婪好色 , 人品低下 。孰是孰非,真是一言难尽 。
郑板桥,清代著名画家、文学家 。为官清正廉洁,为人疏放不羁,工诗词善书画,他认为兰四时不谢,竹百节长青,石万古不败,很符合他的性格 。所以他喜欢画兰、竹、石,尤精墨竹,擅长水墨写意 。做官前后,均居扬州,故为“扬州八怪”之一 。
关于郑板桥“难得糊涂”的名言,近年来,有很多人撰文认为郑板桥的“难得糊涂”只是虚伪的自我标榜,或者用来沽名钓誉诓骗世人的口号 。理由是,郑板桥在许多事上并不糊涂 。
如,他在金钱上就斤斤计较,很会算账和要价 。自古文人羞言利,郑板桥却把润格高高挂起 。
《板桥润格》的收费项目透露出商人的精明和现实:大幅六两,中幅四两 , 小幅二两,条幅对联一两 , 扇子斗方五钱 。凡送礼物食物,总不如白银为妙;公之所送 , 未必弟之所好也 。送现银则中心喜乐 , 书画皆佳 。礼物既属纠缠,赊欠尤为赖账 。年老体倦,亦不能陪诸君子作无益语言也 。
从《板桥润格》可以看出,郑板桥为人还是比较精明的,利益在他心中可为明镜一般 。再如,郑板桥跑起官来,一点都不糊涂 。
他曾刻意拍过马屁的人 , 一个是卢见曾,即纪晓岚的亲家 。一个是乾隆的叔父、慎郡王允禧 。后来的郑板桥终于在允禧的斡旋下,得到山东范县县令一职 。
郑板桥的评价 你觉得郑板桥是一个怎样的人

文章插图
追根溯源,郑板桥的“难得糊涂”,本是他的即兴发挥 。他在山东任职时,借宿于一位自称“糊涂老人”的老人家中,老人请郑板桥题字 , 他借老人名号写下这四字,并不无炫耀地在后面盖了“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的方印 。
老人也提了一句话,盖了一个“院试第一、乡试第二、殿试第三”的?。?郑板桥顿感惭愧 。
其实,在郑板桥的一生中,他并未标榜过自己是如何糊涂,宣传过什么“糊涂哲学”,相反,他为自己的过于清醒、看不透尘世名利而烦恼 , “难得糊涂”只是他向往的境界而已 。
郑板桥的清醒痛苦之一是 , 离不开钱,生活逼他爱钱,他却不爱有钱人 。
郑板桥出身贫寒,未仕时曾过着贫苦不堪的日子,想必落魄时没少遭富人白眼 。所以他在当县令时,穷人和富人打官司,不管哪方有理,富人必定败诉无疑 。客观的说 , 郑板桥这种带有明显“仇富情结”的办公 , 毫无公正可言 。
正是早年穷困与怀才不遇的记忆 , 使他走上另一个极端 。郑板桥曾说过“驼钱骡”的骂人话,意思是“驼着钱的畜牲”,其形象 , 恶毒,简洁 , 只有文人想得出 。
虽然曾有几个富人给过郑板桥捐助,但对于整个富人群体,他是憎恶的 。从这个角度上说,郑板桥确实一点都不糊涂,他是个报复心强的人,“宰”起富人来毫不含糊 。
当时江西有位张真人,受皇帝召见进京 。扬州富商争相讨好张真人,请郑板桥写对联送给张真人 。由于张真人所要的对联尺幅甚大 , 郑板桥索要一千两银子,富商讨价还价五百两,哪知他写了“龙虎山中真宰相”的上联就不肯写下联了,还刻薄道:“原索一千金,君应五百金,所以只书上联一页 。”富商只好凑齐银子,他才写了“麒麟阁上活神仙”的下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