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Media别把深圳吹上了天除了腾讯还有什么

文/饶小波
作者为叭叭速配CEO , 在深圳创业,公司目标是做“货运界的滴滴” 。本文是他在自己公司发展过程中对深圳创业环境的思考,为什么“创业之都”深圳反而没有什么冒头的互联网公司?
深圳是一座年轻的,充满活力的城市 , 在这块土地诞生了华为、腾讯、平安、万科等优秀的全国性企业 。深圳的经济发展对房地产的依赖不像别的城市那么严重,产业发展非常的良性 。
由于深圳城市艳丽的经济数据,蓬勃的产业发展,各种公众媒体和自媒体都不吝笔墨对深圳大加赞赏 。但我的观点是,别把深圳吹上了天,在互联网行业 , 深圳除了腾讯还有什么?
腾讯公司作为深圳的一张“互联网”名片,给外界感觉深圳是一座互联网基因非常深厚的城市,但是,仔细看就会发现,深圳的互联网企业,除了腾讯公司 , 所谓的互联网独角兽寥寥无几 , 腾讯在深圳的互联网领域是“一俊遮百丑” 。
对比北京 , 除了有百度这样的巨头,还有联想、新浪、360、小米、搜狐、京东、乐视、方正、58同城、滴滴打车、搜房网、世纪佳缘、摩拜单车、易到、优酷土豆、爱奇艺、聚美优品、赶集网、豆瓣、暴风影音等等 。
上海除了没有BAT这样的巨头,也有一个梯队的互联网独角兽——盛大、携程、中国银联、巨人网络、百视通、一号店、东方明珠、风行网、聚力PPTV、电驴、前程无忧 51JOB、沪江网、爱屋及屋、安居客、陆金所......
深圳有腾讯、华为、万科、大疆、比亚迪这些响彻全球的知名企业,却只有腾讯算是一家严格意义上的互联网知名公司,这跟深圳努力打造的“互联网之都”的称号严重不符,毕竟”一花独放不是春 , 百花齐放春满园“ 。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阻碍深圳的互联网品牌没有出现“百花齐放”的盛况呢?
第一:制造业立杆见影的效应,扼杀了深圳互联网成长的土壤深圳号称制造之都 , 供应链体系非常的完善,各种制造产品,特别是手机等电子产品创新层出不穷,行销全球 。制造业的特点就是一个好的产品,通过好的营销形式就能快速的销售出去 , 产生一定的利润 。
在深圳见得太多昨天还是一个打工者,明天通过做一两款产品爆富的案例,在山寨手机最火爆的时候 , 这样的例子不在少数 。大家争相传播那些一夜爆富的成功案例,空气中散发着浮躁的气息 。
互联网行业却不同,打造互联网企业,需要一个长期的战略布局 , 需要一定时间的推广、烧钱,才能成就一个互联网品牌,有的时候即使用户数上去了 , 一时也不见得能够找到赢利的模式(比如微博) 。制造业立杆见影的赢利效应,让很多深圳人不愿意承担风险去尝试互联网行业(我现在有钱挣,何必干那种有太多不确定性的事) 。
深圳人更关注产品的细节,在深圳的咖啡馆里经常听到是,我做了一款什么样的创新产品,产品有多好,成本有多低;在北京的咖啡馆里,经常听到的是发现了一个什么样的商业模式 , 多么的有发展前景 。踏实肯干的深圳人 , 经常笑话那些讲“故事”的北京人不切实际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今天那些讲“故事”的北京人却来收购那些踏实肯干深圳人的企业,比如乐视收购酷派 。
第二:缺乏互联网创新的风险投资环境一部互联网的发展史也是风险投资的发展史,风险投资的里程碑事件基本与互联网里程碑事件是相关的 。成功的互联网公司史里都有一段绕不开的融资史,BAT里阿里马云与孙正义的佳话,腾讯马化腾因为没有钱差点100万卖了公司,后来又如何绝处逢生,融到资金度过难关...... 互联网需要足够的IP,足够的流量,足够的用户,植入商业模式才有可能 。所以互联网公司大多有一个烧钱的过程,大部分互联网公司是在风险投资的支持下发展起来的 。